第869章 太狼狈了(2 / 2)

当弹药耗尽,他们不愿被俘,点燃千年藏书,在文明之火中集体殉国。

火光映照着他们年轻而坚定的面容,书页的灰烬如黑雪般飘落在太原上空。

汾河突围成为又一场血战。

残存的守军从西门突围,在汾河岸与日军拦截部队激战。

河水冰冷刺骨,士兵们互相搀扶着涉水渡河,日军机枪扫射着渡河部队,水面泛起阵阵血红。

通讯员背负着电台,在河心被子弹击中,仍坚持将电台顶在头上,直到沉入水底。

他的双手仍保持着托举的姿势,仿佛托起这个民族不屈的尊严。

当突围撤退的残存部队抵达西山时,回望太原,只见全城火光冲天,但零星的枪声表明抵抗仍在继续。

一些士兵化整为零,在废墟中继续游击战斗,让日军占领下的太原无一日安宁。

这场历时四天三夜的守城战,虽然以城池陷落告终,但守军和市民表现出的勇气与牺牲精神,成为抗战史上永不磨灭的一页。

正如一位幸存军官在日记中写道:“我们今日退出太原,但抵抗的种子已撒遍山河,来日必将在每一寸土地上开花结果。”

这座千年古城用鲜血书写的,不仅是失败的悲怆,更是一个民族在存亡之际迸发出的最耀眼的人性光辉。

每一位无名的牺牲者,共同铸就了这场战役永恒的精神遗产。

。。。。。。。。。。。。。

收回对山西会战的思绪,周正青将注意力重心放在了这场无聊的内部会议室。

两个小时后,华北方面军司令部那场“表里不一”的会议终于散了。

将佐们各自离去,脸上还残留着面对记者时的意气风发,但眼神深处那抹难以驱散的凝重,只有他们自己知晓。

周正青婉拒了寺内寿一共进晚餐的邀请,与几位熟识的将领简单寒暄后,便领着景仁走向司令部大院门口等候的轿车。

两人一前一后坐进了轿车的后座。

司机是山谷正树,见周正青和景仁上车,打起十二分精神,平稳地启动车辆,驶离了戒备森严的司令部大院,融入了北平黄昏时分略显冷清的街道。

车辆驶出不久,亲王景仁便放松了挺直的坐姿,略显慵懒地靠在舒适的真皮座椅上,抬手松了松风纪扣,脸上那副在正式场合维持的矜持表情也淡去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讥诮与无奈的真实情绪。

“呵。”他轻笑一声,摇了摇头:“寺内大将这回,面子功夫倒是做得十足。

当着那些记者的面,把山西说得跟自家后院散步一般轻松。”

他转头看向周正青,眼神锐利:“鹰崎君,你看看刚才小会议室里那帮人的脸色,跟死了亲爹似的。

两万六千战死,四万挂彩,这还只是初步统计!

拿下太原,付出这等代价,真不知是赢了还是输了。

板垣那个“灭宋之路”,听起来气吞山河,可最后。。。呵呵。。。真是碰的一鼻子灰,太狼狈了。。。”

景仁语气中的不屑毫不掩饰。

周正青没有立即接话,目光平静地望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

天津的初冬,灰墙黛瓦,透着一种古老的沉寂,与会议室里刚才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