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9章 免费开放(1 / 1)

火线提拔 万路之遥 3045 字 20小时前

由于前方修路,乔岩只能步行进入临江古城。等候多时的安家辉连忙上前,指着旁边的男子道:“乔部长,这位就是中江文旅投资管理公司的总经理卢家盛。”

乔岩看着他打量一番,握了握手道:“上次见过,辛苦了,卢总。”

卢家盛赶忙道:“乔部长,太客气了,这是应该的。那咱们进里面吧,边走边聊。”

进入古城,主街道已经全部挖开了,两侧商铺也用围挡遮挡起来。卢家盛道:“乔部长,我们的团队翻阅了临江县大量史料,几个版本的临江史志都看了,这里面当初庙宇林立,文庙,武庙,城隍庙,钟楼,鼓楼,还有文华楼等等,可惜保护不当,现在只剩下文庙和钟楼了。按照我的设想,我把这些全都恢复了,奈何时间太短,仅仅两个月,怕是工期不够啊。”

乔岩环顾四周道:“你打算用多久?”

“至少半年。”

乔岩坚决地道:“不行,等不了那么久,就两个月时间,最迟七月中旬要对外开放。”

卢家盛据理力争道:“乔部长,您是领导,也是甲方,按理说应该听您的,但有些话不得不说。我在全国搞了十几家古城,真正成功了坚持下来的,仅有三家。其他的不是亏本就是烂尾,贷款花大价钱搞了一堆钢筋水泥,结果还投入的零头都收不回来。”

“搞成这样,不是我们水平不行,是地方领导干预得太多。有的领导看到别家搞古城,坐不住了,头脑一热也要搞,压根没从经济学角度去度量,到最后注定失败。有的领导则指手画脚,按照自己的想法,今天搞个这,明天搞个那,最后就是四不像,我们也没办法,谁让对方是甲方呢。”

“和您说这些,我们不吹嘘,成功了就成功了,失败就失败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扣到我们头上。可以说,全国只要有古城的地方我都去过了,包括临江古城,十几年前来过。这里保护的相对很好,但这些年破坏很严重,很多文物都被人为损坏了,确实有些痛心。”

“和您合作,我觉得很愉快。一方面您懂业务,沟通起来比较顺畅。另一方面,您很少干涉我们,一切按照当初的设计方案来推进。但是,您给出的时间实在太短了,这个活,怕是接不了。”

乔岩扭头看着他,掏出烟递上,点燃道:“卢总,感谢和我说这些,你以为我不想好好改造一番啊,巴不得精打细磨,逐步完善。然而,我上面也有领导,他们等不及。”

“还有,你知道这段时间承受的压力有多大吗,开酒店饭店的,跑出租的,靠旅游做买卖的,街边卖红薯烤肠的,甚至收废品捡垃圾的,全都在骂我,不仅在街头巷尾骂,还在网上骂,说我是临江县有史以来最差劲的书记,来了以后就断了他们的生活来源,大肆搞工程,把钱都装进自己口袋里,言语粗俗,不堪入目。”

“因为改造整顿,旅游人数骤减,好多酒店饭店一天到晚连个人都没有。他们的房租水电费是一笔大开支,如果在旅游旺季还在搞改造,很多酒店饭店就支撑不下去了,要倒闭。就算政府给予补贴,但对他们来说杯水车薪。”

“临江的旅游季节本来就短,从四月到十月,国庆一过,基本上就没多少游客了。所以,你的站在我的角度去考虑,咱们的合作是长期的,七月份先开了张,到了淡季再搞基建,完全没问题。”

听他这么一说,卢家盛明白了,舒了口气道:“好吧,我明天就让项目部的人再调人,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施工,争取六月底初步完工。”

“嗯,整个七月份,我们大大小小活动很多,前来参观调研的领导也会很多,可以这样嘛,先集中力量把主街修缮改造出来,其他地方随后可以圈起来封闭施工,我的要求就一点,在保证工程质量的情况下,七月初不能影响恢复营业。”

卢家盛眉头紧蹙,想了良久道:“好的,我尽量往前赶。对了,乔部长,关于临江古城的运营模式我想和您探讨一下,如果敲定了,我们就要面向全国展开招商了。当初汇报时,我的建议是把东湖风景区和临江古城合二为一,只收一道门票,而且要在原来的基础上下调,八十元是游客能接受的范围。”

“但我们回去研讨了好几次,提出了另一个方案,您看行不行。决定取消门票,临江古城免费对外开放。至于东湖风景区,建议收六十元的门票,演出另算。”

乔岩快速思考着,回头道:“家辉,你什么意见?”

安家辉上前一步道:“部长,卢总已经和我沟通过,说取消门票可以引流,虽然门票收入没有了,但带动其他产业繁荣了。包括古城内的商铺,计划免一年房租,次年收一半,坚持下来的,在原房租基础上打八五折。我觉得这套运营模式比较适合临江县。”

乔岩陷入深思,关于这个问题他不是没考虑过,但正如卢家盛所说,不能头脑一热就拍板决定,这里面的经营逻辑是需要通过严密测算的。他对经济一知半解,不敢贸然做这个决定。

良久道:“卢总,既然要免费,你得给我拿出一套免费的运营成本,比如说,每年政府需要投入多少,能打动多少GDP,多少年以后才能收回成本实现盈利等等,得有数据支撑。毕竟,投资人不光是东湖文旅集团,还有其他股东,他们将来找县里分成,总不能说亏本吧。”

卢家盛道:“看来,乔部长还是比较懂行的。为什么考虑用这套方案,就是在其他地方古城项目上总结出来的。举个例子,我就不说谁家了,南方的一个古镇,交给我们打造运营,当时门票定价一百二十元,结果股东们不同意了,地方政府也不同意,说投入了几十个亿,收这点门票,什么时候能收回成本。”

“他们几方一合计,把门票抬高到两百四十元,翻了一倍,我能有什么办法,只能听他们的执行。结果可想而知,全年的门票收入仅有两千多万,远远不够日常开支。就这还是刚开业那会儿火了一阵,后面就没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