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瑞士迷雾(2 / 2)

他用指关节有节奏地敲击着坚硬的桌面,发出沉闷而压迫的响声,而后淡淡地说道:“如果你们美国人真的知道答案,现在就不会像个吓坏的孩子一样坐在这里问我们了,至于下一个目标?”

他故意拉长语调,缓缓说道:“也许是某个…过于活跃、到处部署反导系统的北约前哨呢?”他皮笑肉不笑地补充道,影射之意再明显不过。

“伊万!”法国外交部战略司长索菲·勒克莱尔的声音插了进来:“我们聚集于此,是为了评估我们所有人面临的共同威胁,而不是在这里进行毫无建设性的互相指责。”

她深吸一口气,沉声说道:“深瞳的真正威胁在于其行为模式的完全不可预测性,以及他们对我们社会基础架构那令人不安的渗透潜力,这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社会和心理层面的战争。”

坐在她身旁的德国联邦情报局副局长汉斯·贝格曼,一如既往地像个大理石雕像。

他面无表情,只是在勒克莱尔发言后,极其轻微的、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点头——这个微妙的动作没有逃过中情局表情分析软件的捕捉,被立刻标记为“欧洲内部立场存在显着不一致,德国态度暧昧”,并作为一条关键情报实时发送回了兰利总部。

“渗透?”彼得罗夫仿佛听到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嗤笑出声:“你们的银行系统,还有那些大企业,当初挥舞着支票欢迎深瞳的投资和技术时,可没表现得像现在这么警惕和高尚,现在觉得烫手了?晚了!”

会议室内的气氛降到了冰点,猜忌和隔阂像浓雾一样弥漫在虚拟空间之中,而这一切,都被静静观察着的东方大国代表,对外联络部高级专员李哲看在眼里。

他的屏幕背景是一间简洁、充满中式韵味的书房,他自始至终保持着沉默,只是偶尔在笔记本上记录着什么。

会议室里,科尔曼和彼得罗夫之间那充满火药味的对峙,被一声轻微却清晰的“咔哒”声打断了。

所有争吵、所有试探、所有隐藏在礼貌下的锋利,在这一刻戛然而止。

五块全息屏幕上的面孔,无论是科尔曼的焦虑,彼得罗夫的倨傲,还是勒克莱尔的忧虑,都瞬间凝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

进来的是卡尔文,他看起来三十多岁,穿着一身剪裁极其合体的深色西装,料子看起来异常柔软,却毫无褶皱。

他身上看不到任何电子设备,没有耳机,没有手表,甚至连一个可能藏有装置的公文包都没带,他的步伐从容不迫,鞋底落在厚地毯上几乎没有声音。

他径直走向长桌一端那个明显是预留出来的空位,坦然坐下,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也包括那五块屏幕,仿佛在清点人数。

“抱歉让各位久等。”卡尔文开口,声音平稳道:“山下的交通管制比预期要久一些。”

这句话像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穿透了房间里每一个人的神经。

科尔曼的瞳孔微不可察地收缩了一下,内心狂震:“交通管制?他怎么会知道?那起事故难道是……”

屏幕上的彼得罗夫,刚才那副咄咄逼人的气势收敛了不少,粗壮的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胡子,心中咒骂道:“该死的!他连这个都知道?我们的飞行计划是保密的!”

勒克莱尔女士下意识地瞥了一眼自己平板电脑上刚刚收到的、来自特工艾米丽的“撤离”信号,她突然意识到,所谓的“交通管制”,可能不仅仅是指道路和天空。

心中也瞬间明白,卡尔文是在告诉他们,从他们踏入这片区域开始,一举一动都在深瞳眼里。

连一直如同石像般的德国代表贝格曼,眉头也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心中暗自想道:“电子干扰……也是他们所谓的‘交通管制’的一部分吗?”

只有屏幕中的李哲,表情依旧深沉如水,他乘坐的车辆看似顺利,但在通过某个隧道时,所有的外部信号曾短暂中断过十秒,当时随行人员认为是隧道屏蔽,现在想来,恐怕没那么简单。

一瞬间的死寂。

这场会谈,从他们出发时,或许就早已开始了,而深瞳,已经毫不客气地展示了他们对于这场“游戏”环境无与伦比的掌控力。

酒店外。

“见鬼!我们刚刚被反向入侵了!”

伪装露营车内,美国中情局技术特工马克斯猛地坐直身体,动作大得差点扯掉头上的耳机,他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主控屏幕上突然弹出的一个红色警告框,里面只有一行简洁的英文:

链接已建立,建议停止无谓尝试。

“什么反向入侵?怎么回事?”年轻的助手汤姆惊慌地凑过来。

“他不是在跟我们说话!他他妈的是在通过我们的系统,跟里面开会的头儿说话!”马克斯的声音因为震惊和愤怒而颤抖,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疯狂敲击,试图追踪信号来源,却发现它像幽灵一样,来自他们自己的设备内部。

“他在提醒科尔曼先生,他知道!他知道我们所有人的位置!我们、俄国佬、法国人……他看得一清二楚!”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的话,露营车内所有的通讯频道,无论是加密的卫星线路还是备用无线电,在同一时刻被强制切入了一个冰冷的、经过处理的电子合成音,这个声音毫无感情地回荡在狭小的空间里:

“请停止无谓的尝试,继续监测将视为敌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