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官们的阴暗暂时还没直接影响到白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并且摆放好笔墨了。
每间考场里大概有二十来个人,考场里很安静,毕竟都是新生,彼此还不熟悉。
白榆正寻思,要不要打个盹,补一点回笼觉时,考试就开始了。
一个杂役举着大大的木牌进来,上面写着考试题目。
随即杂役在考场里换了几个位置展示,保证所有考生都能看清题目。
共有七道题,其中《四书》题两道,这是所有考生都要作答的必答题;
另外还有五道《五经》题,每门经各一道,这算是选答题。
读书人只需要在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中攻读一门即可,称之为本经。
考生在考试时,根据自己本经,选择对应题目作答就行。
所以今天考生的实际要作答的是两道四书题、一道本经题,共计三篇八股文。
这个考试内容约摸相当于乡试和会试的一半,乡试和会试要在一天写七篇八股文。
但今天考试的时间也只有乡试和会试的一半,乡试和会试的时间可以截止到天黑,但今天考试时间只截止到午后。
总体来说,考试强度都差不多。
白榆凝目看去,只见两道必答的《四书》题目分别是《兽之走圹》和《民在止》。
而选答的《诗》经题是《其实七兮》,《书》经题是《若稽古帝》,《礼》经题是《不可满乐》,《易》经题是《田有禽》,《春秋》经题是《宋人执郑》。
很容易就能判断出,这次考试题目难度属于中等偏上。
尤其像是《兽之走圹》、《田有禽》这种禽兽题目,如果没经过高强度八股文训练绝对要抓瞎。
毕竟这里已经是理论上的最高学府,如果不上上强度是看不起谁呢?
但是对白榆来说,题目难度大或者小,其实根本没区别。
反正全靠AI助手写文,他本人只是文字的搬运工。
白榆又注意到,负责本间考场监考的学正一直死死的盯着自己,优秀的人物到哪里都是如此引人注目。
不过这也无所谓了,反正自己没有在物质位面作弊的想法。
就是冬天已经到了,早晨天气颇为寒冷,在这种气候下提笔写字,没一会儿就有了快冻僵的感觉。
虽然考场里也放了几个火盆,但效果只能说聊胜于无。
监考的学正允许考生轮流到火盆边上烤一会儿火,保证双手可以回暖,这才能维持着考试进程。
白榆心里感慨连连,没想到自己都混成六品官身了,还会吃这种苦,所以才叫“寒窗苦读”啊!
这种大冬天在没有空调、暖气的教室里写字的场景,上辈子只在某些老年代纪录片里看到过。
祭酒、司业、监丞、五经博士这八位核心学官分头在六十六间考场巡视了一圈后,又聚在收卷房外面烤火。
收卷房里是不许有明火的,以免出现火灾焚毁试卷。
众人聊着聊着,话题又落到了白榆这个特殊人物身上。
毕竟今天一切平平淡淡,除了白榆也没什么值得多聊的。
李监丞笑着说:“怎么没见那白榆交卷?”
一位姓王的博士诧异的说:“考试才开始不到一个时辰,怎么会交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