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8章 自投罗网李斯文(1 / 2)

乍一听,李恪说的确实是个好法子。

借国公府的力量敲打李斯文,既不用得罪李斯文,平白招惹一位大敌,又能起到敲打的目的。

但只要稍微一琢磨其中关节...郑仁基实在是无言以对,只得苦笑连连,笑容里满是无奈。

就蓝天县公这位爷,从小离了父母,与小妹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孤苦伶仃,实在惹人怜惜。

这也导致其他几大国公府的当家,都将兄妹二人视作己出,疼爱有加,极力维护。

谁要是敢动他俩一根手指头,行事最为混账的程咬金,怕是能立马抄起家伙找上门来。

更别说李斯文还出手治好了秦琼的旧疾,缓解了李靖的伤病,领着各家子弟为民请愿,做了几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群二代现在可是简在帝心,深受陛下宠信,那群国公爷能不记着李斯文的好,死命护犊子?

就单说他们这群前隋老臣,与山东士族积怨已久,关系紧张。

若贸然派人去国公府,试图借长辈之威管束李斯文,怕不是还没进门,就先吃了府中恶仆的一顿下马威。

届时颜面扫地,反成朝堂笑柄。

不过蜀王倒也说的没错,因为种种利民善举,这位爷在民间素有名声,声望极高。

甚至他还听说,百姓感念其德,私下里自发为李斯文立了数座生祠,香火鼎盛。

此番又立下灭国大功,朝堂之上风头无两。

就凭御史台惯用的风闻奏事,罗织罪名...这些玩烂的把戏,对这位深得圣恩的宠臣根本没用。

而且稍有不慎,不但无法撼动李斯文的名声地位,反倒会触怒龙颜,落得个引火烧身的下场。

酒席之上,众人都联想到这点,面面相觑间,面露犹豫,谁也不敢请缨走一趟各大国公府。

毕竟这事儿不仅危及不了李斯文半点,还会被这个出了名的小心眼记恨。

如此一来,以后在朝堂上怕是少不了被他算计,实在不值当。

也犯不着为了区区小事去得罪他。

就在气氛如坠冰窟,朝着不欢而散的趋势狂奔时,李恪的目光突然被板车上的木质圆筒所吸引。

那木质圆筒周身缠着铜箍,接缝处严丝合缝,分量十足,却又能随着板车前行而徐徐转动。

越是打量,李恪心里便越发好奇,喃喃自语道:“板车上那玩意,好像有点子意思。”

他从小就被父皇评为有类父之相,文武双全,又怎么会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

不仅是军策军略,吟诗作对,就连被文人所不齿的奇淫巧技,也多有涉猎,颇有研究。

自然一眼就能看出,那架圆筒的机括构造,实在是巧夺天工,绝非寻常匠人所能制造。

虽然短时间内还想不到此物的具体作用。

但联系李斯文向来表现出的学究天人,心思缜密,绝非无的放矢。

既然敢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也要逾矩展示这玩意,那李斯文肯定有他的依仗——

只要说明这玩意的作用,能为大唐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那父皇必然会喜出望外,对他的僭越过错视而不见,反而施以嘉奖。

李恪摸了摸下巴,手指摩挲间陷入了沉思,不停的盘算着什么。

半晌后,他扭头看向自家随从,吩咐道:

“看看哪天的黄道吉日,你亲自走一趟滨河湾,帮本王订购一件这木质圆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