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不破楼兰终不还(1 / 2)

贵极人臣 姽婳娘 8401 字 1个月前

直到他不再需要她,抑或是她无法支持他时,方为终结。

朱厚照没想到, 她只是出去了一趟,回来就想开了。

镇国府,温暖的茶室中, 他们相对而坐。茶炉之中, 荔枝木烧得正旺,散发出一股浓郁的果香。壶中雪水已经沸腾。

月池斟茶, 她深吸一口气,紫霞山茶香气逼人。

她徐徐道:“短期内,我没办法解决心学的问题。但白银的流入,已是刻不容缓。所以,是否能再做别的交易。”

朱厚照的脑海中一时闪过无数个念头, 他抿了一口茶,温热的液体缓缓淌过他的喉咙。

下一刻, 他就饶有兴致道:“说说看。”

月池道:“听说过奢香夫人吗?”

朱厚照当然听说过,这是一位著名的女中豪杰。奢香夫人是贵州宣慰使的妻子,在丈夫去世之后,因儿子年幼,她暂摄宣慰使职,筑道路,设驿站, 恩泽一方。然而,当时的都指挥马烨出于偏见, 视奢香夫人为鬼方蛮女。贵州正值大旱,马烨却不顾惜民情,不仅大肆屠杀彝族百姓, 还强迫奢香夫人交纳赋税。奢香夫人多次行文说明情况, 但马烨却借故将奢香夫人绑到贵阳, 扒了她的衣衫,当众鞭打。奢香夫人的部下闻讯义愤填膺,准备起兵作乱。可深明大义的奢香夫人却忍下这等奇耻大辱,一面安抚部下,一面辗转来京告状,并表示:“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洪武爷对这位巾帼英雄颇为赞许,当即敕封她为顺德夫人,继续主政一方。

月池在此时提奢香夫人自然不是无缘无故。广西狼兵被调遣至马六甲作战,时春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来自少数民族的女兵女将。她们骁勇善战,不输男儿。她们应该获得更多的机会。

“你帮了一个还不够,又来为另一个打算了。”朱厚照几乎下意识地嘲讽,这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

月池没有理会他的不忿:“这对你来说并不为难,不是吗?一来有祖宗先例;二来少数民族可没那么恪守男女大防,男尊女卑;三来如今辈出的女将,也并没有辜负皇恩。”

理智告诉他,应该见好就收,天下财权的回收,只是为这群蛮女换了机会而已,怎么说都是他赚了。可情感上,他始终咽不下这口气。茶室内气氛瞬间变得火花四射,再也没有刚刚的和乐。月池的一句话,就能点燃妒火。

他尖刻得可怕:“你以为这样,她们就会原谅你了?你可是把她们丢进了漩涡中心,把她们弄去当引线使啊。”

月池一震,一向是她言辞如刀去刺伤人,可今天她却在此被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这让她沉默了一刻,她回过神后,便立马开始反击:“这样感情用事,可太不像你。怎么,你是觉得这个要求太容易办到了,所以更想来点儿挑战?”

她的目光闪了闪,一字一顿道:“您知道的,只要您有兴致,我随时可以奉陪。”

这下轮到他被堵得哑口无言。被冒犯的滋味可不好受,更何况,这还是赤裸裸的威胁……月池眼睁睁看着他的拳头紧握,她等待着他的爆发,可在下一刻,他又松弛下来

他再次扬起脸时,已是神色如常:“不过拌几句嘴,你倒喊打喊杀起来。说说而已,又没说不干。”

他的态度变化太快了,快到连月池都有些猝不及防。

月池一哂:“这么说,你是肯做了这笔生意了?”

朱厚照皮笑肉不笑道:“我有不做的理由吗?”

当然没有,她不想和他撕破脸,所提的要求也只是开胃菜,底线是要一步步推开的。

紧接着,他就兴致勃勃地开启新话题:“这次出去好玩吗?”

生民百态纷至沓来,月池心中五味杂陈,可到嘴边只有一句:“好玩,特别好玩。”

暗潮就这么平息了下去,他们似乎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又能再和睦携手了。可在这个重聚的夜晚,月池早已沉沉睡去,朱厚照却在一旁难以入眠。

皇爷在五岁出阁讲学时就意识到,尽管他身居至高之位,但桎梏仍是无处不在的。文官坐大后,早就不愿遵循为臣的本份。他们用圣人的大道理绑架他,用声势浩大的劝谏威慑他,用除去他身边的奴仆来打压他。顺从他们的意思,他就是千古明君,不顺从他们的意思,他就是昏庸之主。他们凭什么?他们配吗?

年幼的他满心不忿,却无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他只能用任性去对抗,差遣宦官来办事。他当然知道这不是长久之策,强压之下换来的不是顺从,而是暗中抵制;而天生缺乏政治合法性的太监,也无法完全取代大臣的位置。可他别无选择。在他以为,自己未来只能靠太监来治国时【1】,阿越来到了他的身边。

谁都想不到,她既没有如文官集团所设想的那样,将他从宦官身边拉回来,也没有如太监所嘲讽的那样,迟早被他给玩死。她一步一步地立稳脚跟,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她以近臣的身份去制衡宦官,以儒臣的身份去协同分化文官,以他心腹的位置去扶持武将。这时的他们的方向是最一致的,他们也一起做成了很多事,整顿内廷贪腐,召回镇守中官,严惩勋贵外戚,改革武举武学,整治京军屯田……

他们本该一直携手走下去,如果没有俞家那档子事。他不后悔放李越去核查盐税,因为东官厅的运转确实需要大量的军饷,只有李越会毫无顾忌地和他说真话。他只是后悔,他应该一开始就整顿锦衣卫,派一些真正得力的人给她,从根源上阻止汝王世子被杀案发生。亦或者,他应该选择柔和一点的手段,而不是直接让她去见血,或许他们就不会决裂了。可惜,这个念头只是一浮现,就被轻易碾碎。他的心中有另一个的声音在告诉他:“这是迟早的事。”

但分开之后,他们很快又达成一致了。只要有共同的需求,就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有扶持平民武将,肃清边军的需要,而她则随时做好了同归于尽,魂归故里的准备。他有平定鞑靼,封狼居胥的雄心壮志,而她则有报仇雪恨,以赎前愆的沉重包袱。只要他们齐心协力,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

在漫长的折磨后,他们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也终于再次重逢。这时,他是真的想好好过日子。太宗爷五征漠北都解决不了的蒙元残余,在他这一朝被解决了。经过战争的锤炼和后期的分肥,他有了一支忠心耿耿的武将集团。在他看来,他已经可以弃权术,回正道,高枕无忧了。

可阿越的话和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又一次戳破他的幻想。心腹大患虽然解除,可内忧犹在。有时,比敌人更凶险的是所谓的自己人。他们像吸血虫一样,压榨底层,还甩锅给上层。阿越既不能容忍这批人,更不能容忍养出这批人的制度,而他……也一样。他又一次做出了选择。“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在他们的努力下,继文武平衡之后,他们又达成了上下平衡,收支平衡。他们有了新的选官制度、新的监察制度、新的宗藩条例、新的开源之道。上层可以满足,而下层可以活命。在科举改制碰壁之后,他就意识到,应该缓一缓。可她不愿意,因为他们之间的感情争执,因为身份暴露的危机,她失去了冷静,乱了阵脚,她要更进一步,压实随事考成。

一直埋在水下的分歧终于显露出来。他当然不能在和她同向而行,她只看到了她想要什么,却忘记了她依托的是什么。是她教会他,不能强权压人,可这时她却忘记了这点。

内外交困下,她最大的秘密暴露了。太液池上初见时,要是谁能告诉他,他会像傻子一样,被眼前这个人耍整整十六年,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她。可如今已是十六年后,骨中骨已成、肉中肉已连,早已拆不开、割不断了。在李越面前,他可以不傲慢,不奢侈,不生气,他可以像水一样包容她,慢慢教她退一步海阔天空。

可她又叫他大吃一惊。她看起来真正地站在他的立场上,又一次指出了他所谓的平衡,所谓的见好就收,只是自欺欺人。士农工商,早就不能各安其分,各个层次的人,在不断转化勾结,形成天下不稳的暗流。富者越富,贫者越贫,钱神当道,民风不复。要在变之上维持权柄的稳固,就必须逐步摈弃洪武爷那些“万世不易之法”,树立新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