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2 / 2)

为扼制门阀大族,为削弱所谓的五姓七望,也为给平民一条仕途,大业隋皇帝杨广想出了极具开创性的科举制度,惠及后人,并沿用至今,

也正因当时的门阀大族看透了科举制度给他们带来的威胁,背地里苟合了一些野心勃勃之辈,最终推翻了极具风采的...大隋,亦使一代雄主...隋太宗杨广,落得个...炀帝之称!”

“隋太宗?...隋炀帝?”,所谓知子莫若父,太子朱标呢喃了一声,刚准备说话,然而朱元璋却好似知道了朱标的疑问所在,摇了摇头感叹道,

“所谓成王败寇,史书本就由胜利者所写,然而,公道自在人心,大业皇帝杨广虽性情暴戾,却也的确是雄才大略,不失为一代雄主,

杨广自晋王时期平定南陈,使天一一统自不必多言,其在为时期,撅长壑,筑长城,营东都,开运河,贯通南北,创建科举,

北御突厥,精通西域,通使海洋,交通文化,即便是万国来朝这个词,亦首于大业皇帝杨广统治时期,可见此人功绩!

至于代表了关陇贵族门阀者利益,侥幸取得天下后,又被自家儿子篡夺了帝位的唐高祖李渊,给自家表兄弟谥号隋炀帝,属实令人不齿,...不提也罢!

因此,显扬说的没错,大业皇帝杨广,即便当不起太宗之尊,以其一生功绩,死后最不济也该有个高宗之称,

炀帝之名,名不符实,唯有无知之人,才会信以为真!”

身为驱逐鞑虏,重复华夏衣冠的开国君主,朱元璋骨子里的骄傲自不必多言,

然而,被世人所唾弃的隋大业皇帝杨广,却是为数不多让其感到惺惺相惜,令其敬重之人!

“显扬,你继续说!”

对于科举制度,朱元璋可谓是爱憎交加,而吴忧的观点往往出人意表,即便今日不提此事,朱元璋也有心与之商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朱,身为晚辈,本不该多嘴,但你这总爱跑题的习惯,真得改改,多耽误事儿啊?”

“...噗...”

吴忧这一副语重心长说教的表情,让将将饮了一口茶水的朱标,顷刻间又给喷了出来!

“...跑题?你小子竟还有脸说咱跑题?”,朱元璋虽脸颊颇显黝黑,却仍旧透着些许潮红,直指吴忧的玉如意急速颤动,言语中竟罕见的透着些许悲愤,

“若不是你这臭小子三番四次东拉西扯,谈论个科举制度非得他娘的拿杨广说事儿,又突然蹦出个子虚乌有的隋太宗,咱又岂能...”

“得得得,老朱您老别激动,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咱们言归正传,千万别再跑题!”

为避开挥舞而来的玉如意,早有防备的吴忧,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从圆墩上弹跳开来,拱了拱手,继续说道,

“虽不知您老为何停罢科举,开历史的倒车重开举孝廉,但依在下愚见,即便科举制度有再大的弊端,所录用之辈且大多是些迂腐之徒,

然而,科举制度最起码维护了一个基本的...公平!况且,错不在科举本身,错在以四书五经为基石,用以选拔所谓的人才!

但事到如今,屎涨腚子眼,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在下以为,横扫漠北,永定西南之后,当重开科举,选拔之人多多益善!

千万别到了横扫天下之时,却因人才不继,而放缓脚步!”

“而且,在下以为比科举更为靠谱之事,便在武举,民间多的是能人异士,

若能给他们一个鲤鱼跃龙门,报效朝廷的机会,又何愁大明不兴,家国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