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江浙一带出学子,每次出来应试的学子,多达几十万人。
但是如今参加考试的学子,甚至都坐不满考场。
项南见此,自然知道,这是士子们在向他示威抗议。
朝臣们也趁机又上奏折,希望项南收回旨意,不要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是朕寒了天下士子之心,还是天下士子寒了朕的心。”项南呵斥道,“他们一个个锦衣华服,珍馐美味,家有良田,厩有肥马,光考上个举子,投献之人就踏破门槛,当朕不知道么?
跟他们相比,普通百姓过得又是什么日子?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还要交税,还要当差,还要服役。
他们居然还不知足,对朝廷毫无感恩之心,对百姓毫无怜悯之心。这样的学子就算考中进士,当了官,也不过是个祸国殃民的贪官罢了。”
一席话,骂得群臣都不敢回嘴。
“士子闹事,必有牵头之人。”项南又道,“传旨,命锦衣卫指挥使哈铭立刻前往江浙调查,看看是哪些人祸乱朝政,将为首之人通通缉拿严办。
傅中堂,你马上赶去江浙,向民众阐明,朕推出三项政策的苦心,不要妄听了小人的煽动,并尽快择期重新补考。
而且告诉江浙学子,这次是朕特别开恩。如果他们还不肯悔改,朝廷从此之后终止江浙科考。”
旨意一下,朝臣哗然,全部被项南的狠辣所吓倒。
江浙一带自古就出读书人,如果朝廷终止江浙科考,那江浙上百万学子可就完了。
而且,就项南三年杀十几万贪官的作风,他们也相信项南不是说说就算了的。他真的有可能终止江浙科考。
如此一来,江浙读书人的前途可就毁了,哪怕将来迁籍、移民都不管用。所以他们绝对不能再冒险了。
随后,锦衣卫指挥使哈铭到了江浙,很轻易的就将煽动江浙一带学子罢考的几位学子逮了起来。
另外,纵容和间接支持罢考学子的江浙学政、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州等,也一并治罪。
带头煽动罢考的几位学子全部处决,而且地点就在科考的贡院之外,以儆效尤。纵容、支持罢考的官员,全部革职,流放塞外,永不叙用。
随后,内阁大学士傅宗铭主持补考。
这一次,再没有学子敢罢考,江浙科考由此顺利完成。
不过之后的几十年,江浙一带的学子就再没有考中过状元,甚至连前三甲都没有。
就算考中进士当了官,也都是分配到偏远地区,迟迟得不到晋升。甚至内阁、六部、九卿之中,也再没有一位祖籍江浙的大臣。
而且,项南还多次下旨,要求天下读书人,守分读书,不出入衙门,不抗欠钱粮,不武断乡曲,不挑唆词讼,不诡寄田地,不包揽粮差。如有违禁,与民一例究治。
并警告各地士绅,严禁绅衿把持词讼,包揽钱粮,一经发现,即行严拿,详报以凭,照例分别褫革枷责。
这两道旨意,彻底抹去了明朝读书人和士绅的体面和特权,让他们从此之后老老实实的做个顺民,休想再兴风作浪,搞风搞雨。
而经过这些风波之后,“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三项政策也得以顺利推行。虽然还有不少阻力,但总归来说,仍挡不住浩荡的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