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3)求和(1 / 2)

可能是年纪越来越老的缘故,李隆基总是喜欢坐在暖气片旁边,边饮茶或酒,边欣赏窗外雪景。

听闻杨昢求见,摆手道:“让他进来。”

杨昢急趋走入大殿,叉手行礼道:“杨昢见过圣人。”

杨昢乃是杨国忠幼子,不足三十岁年纪,长相倒是颇为俊朗。

“吐蕃所来为何?你且细细说来!”李隆基问道。

“吐蕃使团九十八人昨日来到京城,说是要求见圣人,请求圣人退兵,并且带来数十车礼品赠与圣人,此外吐蕃使团还有其他若干议和条件要当面告知圣人...”

“哈哈哈...这次青海湖之战吐蕃人损兵折将,终于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厉害了!”李隆基甚为兴奋,站起来在堂中走来走去。

“圣人,据吐蕃人所说,一支大唐军队打到了鄂陵湖一带,臣猜想吐蕃难于抵挡,所以前来讲和...”

“哪支大唐军队如此神勇,怎么朕不知道这个消息?消息怎得如此之慢?”

杨昢心想你应该责怪兵部,这与我鸿胪寺卿有什么关系?嘴上却说道:“听吐蕃人说是一个叫吴关的将军...”

“吴关?”李隆基心里思忖道,难道这个吴关真得用兵如神?可是他只有一千人啊,定是哥舒翰借给了他不少兵马。

转头说道:“力士,你去问问兵部有没有鄯城方面的奏报!”

一人站出来说道:“力士生病在外宅休养,老奴边令诚伺候圣人。”

“我倒是忘了,你快去!”

边令诚应声而出。

李隆基对杨昢说道:“既然吐蕃求和,正是我大唐扬威之时,明日大开朝会,让吐蕃使团到朝会上来讲!”

杨昢应声退了下去。

不一会儿,边令诚气喘吁吁赶来,手里挥舞着奏折,大声嚷道:“圣人,大捷!大捷!”

李隆基矜持道:“讲来!”

“鄯城奏报,吴关率骑兵四百人突袭吐蕃,与吐蕃大军四万人周旋,用计引发大雪崩,将四万吐蕃精兵全部活埋,无一逃脱,吐蕃大将坎达布,副将洛桑均死于雪崩之中。吴关长驱直入,直达鄂陵湖。吐蕃王廷震恐,四处调集三十多万大军在黑河与工布一带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