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李如松作为考生依旧很紧张,甚至有些患得患失。
来晏家拜访的时候,他说:“我不想让人说是蒙父荫而身居要职,我要证明自己!我想中武进士,跟随晏大人下西洋,靠自己立军功!”
晏珣笑道:“你一定是武进士。”
就是这么肯定!因为老爹会看相!
阿豹和常欢也在一旁陪客。
他们是蒙荫入读国子监,听得有些别扭。
阿豹说:“蒙父荫也没什么错啊!将门虎子,代代为国尽忠!家父若是辽东总兵,我好歹把女真酋长收为义子。”
“晏兄真有理想。”李如松一脸佩服。
不愧是姓晏的,就是热衷当爹!
常欢觉得阿豹的主意不错,在一旁搓手:“努尔哈赤去了倭国,舒尔哈齐认了汪德渊为义父。女真那里还有什么厉害的人物?带回来,我收一个做义子。”
李如松说:“努尔哈赤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叫穆尔哈齐,今年十三岁,年纪倒合适……只不过,你们想把一窝小猪打干净,怕他父亲不答应!”
塔克世的儿子,是给晏家生的?
常欢本来还没有执念,听说对方可能不答应,顿时来劲了……
“他还不答应?来京城前途无量啊!你看努尔哈赤,说不定已经当上倭国一个大名!在辽东能有什么出息?去打劫蒙古人?”
“那倒不是……”
李如松不得不详细讲解如今辽东的局势。
被常欢和阿豹这么一打岔,他好像没那么紧张。
如果国子监的监生都是常欢和阿豹的水平,他武举不中还能弃武从文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主考官王锡爵顶着众人或同情或不解的目光,向朝廷郑重地上了一道“将材武科”的奏折。
他提出今科武举会试内容分三场:
初场试武艺,内容包括马步箭及枪、刀、剑、戟、拳搏、击刺等法;
二场试营阵、地雷、火药、战车等项;
三场各就其兵法、天文、地理所熟悉者言之。
和过去的武举会试主要考马步弓箭和策试相比,显然,这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改革。
朝廷本来就不太关注武举,对这个提议无可无不可。
皇帝顺势准奏,今科就由王锡爵主持,兵部、翰林院配合,以这个标准选拔武进士。
“既然朝廷让我做主考官,我就要选出将才。”王锡爵目光悠远。
他仿佛看到,有一天他选拔出来的武进士在沙场拼杀,而他在后方调兵遣将。
人生可能有各种机缘,走好每一步才能不错失良机!
……
“今年要选拔武状元!押武状元了!买定离手!”
闹哄哄的赌坊里,有人为武举开赌局。
以往都是文举有人开赌局,押状元、榜眼、探花热闹非凡。今科因为武举考试改革,多了花样,也多了关注度。
“押谁?我有小道消息……参加武会试的举子中,能使百斤大刀者有两人!还有一个擅长左右射!”
常欢和阿豹悄悄去下注,本来想押李如松,听到各种名字又动摇了。
“要不,还是押力气最大的?你想啊,能使百斤大刀的都不中,肯定很多人不服!”
“可是,武进士总共有三场,武艺只是第一场,后面两场也很重要。”
最终,他们决定分散押注,输赢都不会多,就当凑个热闹。
今时今日,晏家侄老爷已经不用赌博致富。
晏珣没有去下注,他在跟王玉燕讲悄悄话。
确切来说,是王玉燕在跟他讲悄悄话。他整个人都是懵的,惊喜之下回不过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