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并没有让臣子们等太久,这日晏珣在翰林院整理文卷,关于三位巡抚的任命文书通传各部门。
张四维此时也在翰林院,面无表情地接过吏部下达的任命文书。
一群同僚过来向他贺喜。
晏珣也说:“巡抚素来有封疆大吏之称,广东巡抚又身系打击走私和海盗的重任,还是得凤磐才能胜任。”
一个老翰林也说:“咱们做翰林的,就想点一个肥差出使,不然日日在这里干坐着,有什么盼头!凤磐这差使,着实令人羡慕。”
选派为巡抚,那是一等一的肥差!
像王锡爵那样去大湾吹海风,就是一等一的苦差。比这更坑的,就是去安南、琉球等藩属国宣旨敕封。
张四维笑道:“我谢谢你们。趁着还有一两日时间,我请你们去洗脚。”
同僚们见他皮笑肉不笑,都摆手:“你好好陪陪家人吧!你是自己去上任,还是带上家眷?”
众人善意地关心,张四维只好勉强保持笑容回应。
翰林们大多数是真心羡慕张四维。
别看张四维作为太子的老师,只差半步就能入阁。但这半步,有可能一辈子都跨不过去。
因为……东宫的老师们想要尽快入阁,就得隆庆皇帝驾崩。太子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内阁大换血。
可万一隆庆活到嘉靖那个年纪,张四维还不一定熬得到呢!
你说你很快就能入阁了?是想说隆庆皇帝很快就要崩了?
这话谁也不敢说啊!
张四维已经暂时接受事实,趁着还在京城,给同僚、内侍、外戚……一个不落都送上礼物。
其中给皇帝和太子身边的内侍、外戚李家的礼物尤其丰厚。
哪怕他人不在京城,也要这些人记得他的好……来日方长。
官员赴任是有时间限制的,逾期会被处罚,还会记录在案成为污点。
张四维没敢拖延太久,先去向皇帝谢恩,再去向高拱和杨博辞行,最后设宴请东宫和翰林院的同僚。
杨博已经病得很重了。
他对张四维语重心长地说:“老夫二十岁进士及第,从知县做起,三十岁跟随大学士翟公巡视九边……承蒙圣上恩重,又召我回京担任兵部、吏部尚书。数十年来,无论官居何职,老夫可说恪守职责、问心无愧。”
说着,他猛烈地咳了几声。
四十五岁那年,蒙古十几万骑兵劫掠蓟镇。文官出身的杨博坚守关口,招募死士夜袭敌营,逼退蒙古大军。
虽然他是跟山西商人关系密切,但杨博从未卖国。
“你老安心养病。”张四维说。
他跟杨博是儿女亲家。
杨博摇摇头,拉着张四维的手:“你们觉得我止步吏部尚书,入不了内阁很遗憾?我并不遗憾。就单从权力来说,内阁和六部也一直在争权。内阁首辅等同于宰相?夏言、严嵩在的时候或许是,现在未必。”
内阁大学士说到底,是皇帝的秘书啊!
所以有些时候,皇帝喜欢就能让人入内阁,根本不用论资历。
比如夏言,再比如袁炜……
杨博目光灼灼,张四维终于听懂了,眼中也迸发出希望的光芒。
高拱说让皇帝为他破例,是虚无缥缈的大饼。倒不如杨博说的,六部可以跟内阁争权。
“我知道了!”张四维终于释然笑道,“我会去广东好好做事。广州市舶司每年上交的关税居然不如宁波,实在不像话。”
往前一步是大海,退后一步是深渊。
既然他去了广州,就可以帮助晋商开拓一条新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