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二、容真的担忧(1 / 2)

匠作匠作

休沐日后。

欧阳戎每日去往江州大堂上值,走进大堂第一件事,是浏览前线战报。

距离秦竞溱率军出征已经过去半旬,前线暂时没有重要消息传来。

今早的最新线报是征讨前军已经进入了洪州境内。

另外还有西南李正炎军的一些新动向。

不过与前一道消息相比,后一道消息时效性更低,得估算着看。

老踩点人元怀民还未到来,早上的正堂空荡荡的,院子里有秋日清晨的雾霭,不远处长廊上,不时走过前来上值的皂服官吏……

早到的欧阳戎往手心哈了口热雾,转去搬来地图,伏案推衍起来。

距离征讨大军与李正炎军的短兵相接,目前还有一段日子。

现在看,征讨大军的前锋应该能抢在李正炎前,抵达洪州城下,唯一的问题是能否抢在李正炎军抵达洪州之前,拿下洪州城……

其实双方的行军速度都不算快,倒也正常。

因为这几万人的队伍开拔行军,其实是一项浩大复杂的工程,这台军事机器看起来慢吞吞,可一旦开启,就很难轻易停下。

不止眼下的起步阶段,等以后两军相遇,不出意外的情况下,依旧是这样一番“慢吞吞”的腾转挪移,直到一场正面决战变得无可避免,然后才会在某个双方将领皆认为优势在我的时刻与地点,如山般“撞”到一起。

决战之前的拉扯,在外行人眼里可能像是广场老人打太极。

至于所谓的奇兵偷袭、神兵天降、出其不意……这些精彩戏码大多数情况下也就是想想而已。

能载入史书的奇兵例子,全都是赢了的,这也造成了名流青史的大胜,好像全都是戏剧性、趣味性十足的奇谋一样。

可是古往今来,从先秦打到现在的乾周,大小战事发生了不知多少场,其中大部分战事却都是“正对正”的沉闷枯燥。

哪怕是震古烁今的军神名将,一生戎马中的大部分战事都是这样规规矩矩的。

所以能正面决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就老老实实正面决战,别老惦记着你那什么大陨石术、大洪水术、大命运术……

就拿眼下征讨大军西进洪州的行军路线来说,是早早就在内部军事会议上定下的,欧阳戎门清,轻易不会更改,因为这涉及到大军的后勤。

而洪州蔡勤那边,也能猜到征讨大军的大致行军路线。

原因很简单,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能供大量军马行军的道路本就不多,更别提气候温和植被更多的江南了。

你要是硬带着几万大军一头扎进深山老林,啥也不管,就是要速度、要用奇,那后勤运输怎么办?

后排想奶你都费劲。

说不定皇帝心血来潮,想降旨微操都找不到伱人。真是大胆的家伙。

另外,大军开拔后,前锋、前军、中军、后军等是分批上路的,为了配合统帅提出的战略目标,开拔前都会提前商量好各自的行军任务。

比如,某某军,某某日,必须按时抵达某某地方。

你若是出门之后,主观能动性极强,一拍脑袋带大伙走了个路边农夫猎人提供的“便捷新路”,万一迷路或迟到了怎么办?

嗯,不仅出乎敌人意料,还超乎了自家统帅意料。

这就叫违背军令,延误战机。

反而是众所周知的常见大路,前辈们打仗时都走了千百遍了,最容易在大军开拔前,估算出大致的行军时间的。

所以老老实实走规划好的正路就完事了,不仅方便后勤,还不容易“延误战机”。

这种种现实因素,也导致有些地方,成为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成为了一处地界的重要门户必经之路,甚至成为了攻守易行的转折点。

因为这是以骑兵、步兵等兵种为主力的千百场古代战事中,老祖宗用一次次血泪总结摸索出来的,两军必须争夺它、必须碰撞在此地、后勤难以绕道必须经过它……

大堂内,欧阳戎浏览完毕,放下最新前线战报。

最近欧阳戎晚上修炼《真诰》之余,也在默默学习这个时代的兵书,生出了一些前世不亲临就难以琢磨到的感悟。

有时候,对于后方驻守官员们而言,前线没有大的消息传来,反而是好消息,

因为这代表各路军队正在按照战略计划一一执行中,目前没有某环节拉跨、战机延误。

眼下,大军出征在外,由秦竞溱全权,指挥战事,欧阳戎只要认真配合新任的行军大营长史,主持江州浔阳城这个后勤最重要一环的流畅运行即可。

这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机会,近距离观摩这个时代的战争模式。

其实那一夜家宴,欧阳戎在饭桌上的语出惊人、挥斥方遒,是比较偏向战略理论,更像是高参、谋士。

毕竟前世曾在键政群万年潜水窥屏,高眼界的嘴炮那肯定是一套一套,说三天三夜都不带重样。

若是秦竞溱虚位让贤,让他作为统帅上场,其实还是有点小虚的,虽然战略判断可能并没有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是再好的战略也需要一个优秀扎实的执行者,理论再好,转为实操也是另一码事。

不过秦竞溱、谢雪娥、谢令姜、秦缨他们好像就是很吃欧阳戎这一套,对其视野和战略惊为天人。

这也是大乾、大周贵族政治的弊端,贵族精英垄断一定的知识渠道,一般寒士哪里能学到欧阳戎这种眼界知识。

普罗大众从哪里学来这种十指不沾阳春水、也不利于科举考试的稀奇知识?

以科举经试为目的导向,使得大部分寒士侧重的都是诗词歌赋、四书五经等上层精英们规划出的路子。

所以面对于欧阳戎这个大异类,这些垄断军事、儒术、炼气术等稀缺知识的士族精英们,自然是被唬的一愣一愣的。

况且欧阳戎的战略也没有错,在秦竞溱这种懂行人眼里可能极高,是领先时代的。

虽然让他上可能颇虚,初次执行会有些笨拙生疏,缺乏实操历练,需要磕绊磨合,但是所幸,不用他马上来,秦竞溱这员老将最不差的就是实操。

一位曾经大乾边军系统认证过的大周名将,含金量自不必说。

因为秦竞溱也有自己的军事方法论,对欧阳戎的方法论更多的是对同类“厨子”的欣赏,是取长补短。

当下秦竞溱亲自上场,正好方便欧阳戎悄悄学习军事实操,顺便补全一些前世、后世的认知差异。

这些日子,他每日不缺席的观摩线报、后勤,认真看完后,勤动手做笔记,便是此理。

欧阳戎有些知识体系领先时代不假,但是不去接地气,不融汇贯通,那也是白搭……

所以学习不能停。

这一点,欧阳戎十分有自知之明。

另外,因为地理位置,江南道富饶的东南各州正通过长江航道源源不断的输送物资、与南下北地兵源到江州,浔阳城赫然成了一处最重要的转运节点。

虽然算是战时前线,但是危机危机,危险之中也孕育暴利机遇,有不少东南商贾冒险,运货而来。

还有西南边纷纷东逃的官员士人、豪富大贾们,也源源不断的在浔阳渡下船落地。

这变相促进了浔阳城“战时经济”的繁华。

欧阳戎这个主持民务的江州长史倒是成了他们这些外地人眼中位高权重的热门大人物。

不过欧阳戎没空打他们秋风搂钱,他白天的重心,主要放在了建造浔阳石窟的佛像上。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此话一点也不差,此乃国本,哪怕前线征讨大军与匡复叛军即将兵戎相对,可是江州这边,江州大堂与朝廷交流的公文,说的最多的,还是涉及“国祀”的东林大佛建造之事。

此事被勒令不准延误半分。

甚至某位冷冰冰的宫装少女还不时过来查岗催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