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芝龙是海上立功,洪承畴则是陆地,整顿三边、围杀鄂尔多斯诸部、东征扶桑、南战中南诸国、西进西域,战功也是赫赫。
既然郑芝龙封了,洪承畴不给那就说不过去了。
真要算下来,洪承畴的战功肯定是比郑芝龙要高一些的。
郑芝龙拥有极速战船,未打就先胜了一半,即便是没有飞雷炮、三弓床弩等远程进攻的火器,单凭掌心雷也能将敌人给你溜死、累死。
而洪承畴那可是实打实的陆地作战,需要判断的军情太多太多,有诸多火器自然是神兵利器,但也要用的上、打的到敌人。
敌人打不过总还可以逃吧,大家都是两条腿,谁还跑不过谁呢?
“袁爱卿,赏赐西非那边的将士的事儿你安排好后找李爱卿,一并传过去,今天的议事就先到这儿,你先去忙吧!”
“臣告退!”
袁可立微微躬身行了一礼后,缓缓的退出了东暖阁。
大殿之中就剩下了崇祯和李若涟两人,崇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思索了几息后才看向李若涟:“李爱卿,有几件事儿需要你们锦衣卫去做。”
“请陛下示下!”
“第一件事儿,将两院的事儿通过小道消息传出去,诸如地位、待遇等等,朕要让整个大明都知道这事儿。
目的有两个,一是让百姓们参与进来,你们锦衣卫注意收集民间的一些想法和建议,如此制定出来的规则才是最好的;
二是激发百姓们搞研究兴趣和让孩子读书的想法,读书人的基数越大,出人才……有天赋的人才就越多。
不仅是大明境内,大明商船所到之处,也要传播起来。”
“臣明白!”
“第二件事儿,继续探查欧洲那边的人才,只要能点能力、出名的,都要打探清楚,将情报送回来。”
“第三件事儿,可以预料,一旦我们吸纳人才策略提出后,各国就会警惕起来,他们不会轻易的放那些人才离开的。
朕不管你们是收买当地的官员也好,还是搞舆论战也罢,又或者是小范围的动武,只要那些人才有想来大明的想法,你们要做好随时接应他们离开的准备。”
“臣明白!”
“第四,安排人去接触袁爱卿举例中的那些欧洲人才,还活着的以重利引诱,不触犯咱们底线的要什么而给什么,
已经死了的也要将他们的书籍、尤其是生前的手稿都给带回来,往往那些重大发现都是在手稿中的,
因为那些都是太过于超前,不被世人认可的,带回来咱们自己找人研究。”
“臣明白!”
李若涟点了点头,他太明白皇帝对于科学的重视了,犹豫了几息,低声道:“陛下,若是我们许以重利,那些人还不愿意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