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1章 如何看待(下)(2 / 2)

“这话说得,反正我是写不出来。”

“您在作更大的文章。”

“行,这马屁拍的,是有几分润物细无声的味道。”

“.....”

“对了,这篇文章,大使也看了,说很好,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华埠和华人社团的历史成因和发展现状,上次国委来的时候,还给聊过。”

“这,诚惶诚恐,诚惶诚恐。”

“我可看不出来你有啥惶恐的。”高峰笑道,“历史事实,环境,时间,造就了这么一个特殊的群体。小树把你和林家的事情大概给我说了,具体,你说说,我帮你分析分析?”

李乐放下茶杯,坐正,“是这么回事儿,我这边.....”

高峰听着李乐的讲述,时而点头,时而微笑,等到说完,这才开口道,“这不是很好的事情么?你还有什么顾虑?”

“这个,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终归到底,林振明林叔他们的底色基础,还是社团,这个群体......”

“行,挺有觉悟和意识。不过,就像你刚才说的林老板给你讲的那些,关于华侨华人华裔的区别,其实分的挺对。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问题,我们该团结谁?”

“你的意思是......”

高峰拉着凳子,往前坐了坐,“到现在,在海外,和华字沾边的,一共有5000多万,这个数量,比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

“海外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话:老乡见老乡,背后开一枪。每个出国的好像都会被人告诫,海外的老乡不可信。都是有过惨痛教训才得出这样的经验,不团结,也成了大家共有的印象。你出来前,给你说过没?”

“说过,还不止一遍。尤其要避免中介这种。”李乐笑道。

“是喽,来了之后,你才会发现,尽管有着同一个名字,并且因相同的血脉被当作一个群体,可实际上,这些近千年来从大陆走出去、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人,除了血脉和外貌相同之外,彼此间的差异之大,甚至超过了其他民族。”

“至于海外华这个概念,其实最早从有国家概念的那时候起,就有了。就像在箕子,三千年前的商朝的移民。至唐朝,在海外的唐朝人就被叫做唐人,祖国被称为唐山。又至明朝郑和下西洋,因为土地贸易灾祸,陆续移民到东南亚,现在东南亚各国的开拓,其实华人的牺牲巨大,贡献也巨大。”

“至前清,虽闭关锁国,但为了活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就选择下南洋。在之后就是华工。这时候,更多的是靠地域联系在一起。他们更信得过自己的老乡,而对于其他地方的人,就算同样是大陆过去的,也因为地域原因,怀有很强的戒心和防备心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相互之间并不怎么团结。跟不用说清灭之后了。”

“几百年的历史进程里,这些人早就按照地域、文化、所在国家、宗教信仰还有不同阶层,分成了界限特别分明的团体了。”

“然而,几代繁衍生息,再加上一波又一波虽属一个族群,但是又不是在一个统一政权,统一的意识背景下的新移民,那么在国家这个概念认同上上就出现了混乱。”

回头还有,我先吃点东西。(= ̄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