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3章 破烂里也有好物件(2 / 2)

杏花花瓣层次分明,外层花瓣施以淡雅的粉白,内层则渲染出微微的胭脂红,色彩过渡自然,仿佛真的花瓣在微风中轻颤。花蕊用金彩点缀,在蓝色底釉的衬托下格外醒目,增添了几分富贵气息。

更为精彩的是那只栖息在花枝上的绶带鸟,画师运用高超的技法将这只小鸟描绘得栩栩如生。

鸟儿的羽毛色彩绚丽,头部施以深蓝和紫色,胸腹部分用粉彩渲染出柔和的白色和浅黄,翅膀上的羽毛纹理清晰可见,每一根羽毛都用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最令人称奇的是鸟儿的眼神,那双黑亮的小眼睛中仿佛蕴含着智慧的光芒,炯炯有神,似乎正在专注地凝视着什么。

它的鸟喙微微张开,仿佛下一刻就要发出清脆的啼鸣,破晓时分的山林之声仿佛就要从瓷器中传出。

整幅画面的设色清丽典雅,画师巧妙地运用了粉彩的渲染技法,使得花鸟形象生动自然,富有立体感。

画面布局疏密得当,虬曲的枝干与俏立的小鸟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完美构图,既有花开富贵的寓意,又展现出自然界的生机勃勃。

茶圆底部,用矾红彩工整地书写着“大清光绪年制”六字楷书款识,每个字都笔画清晰,结构匀称,字体端正秀美,体现了官窑瓷器款识的规范性和严谨性。红彩的颜色纯正鲜艳,与白色胎体形成鲜明对比,使得款识格外醒目。

这件茶圆的出现,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突然出现在一堆普通石子当中,其卓越的品质和精美的工艺与周围那些“鸡肋”藏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如此格格不入。

李茂才悄悄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眯着眼仔细端详着这件瓷器,心中暗自估算着它的价值。其他几位老板也都屏气凝神,有的轻抚下巴,有的微微点头,眼神中既有对这件精品的赞赏,也有对周老板眼力的钦佩。

陈阳缓缓上前,他的动作同样谨慎而专业。只见他伸出右手,指尖轻柔地拂过茶圆的釉面,那种触感传递给他的信息远比肉眼所见更加丰富。他感受着釉面的温润细腻,那种如婴儿肌肤般的光滑质感,还有古瓷特有的温润手感,这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件瓷器的年代和品质。

随后,陈阳小心翼翼地将茶圆托起,双手稳稳地捧着,将其举向窗外透进来的自然光线。

在阳光照射下,茶圆的釉色呈现出更加迷人的光泽,蓝色釉面中似乎蕴含着无数细小的光点,如星辰般闪烁。他仔细审视着釉色的纯正度,观察着粉彩的发色是否自然,特别是那些细微的工艺细节,每一处都不放过。

清光绪 蓝地粉彩花鸟纹茶园

接着,他将茶圆翻转过来,让底部的款识完全暴露在光线下。他的目光专注而犀利,仔细观察着“大清光绪年制”六个字的笔触和彩料质感,那种矾红彩特有的光泽和厚度,字体的间架结构和书写风格,这些都是判断真伪年代的重要依据。每一个细节都被他尽收眼底,内心已经对这件瓷器的真实性和价值有了初步的判断。

片刻后,他轻轻将茶圆放回锦盒内的丝绒软垫上。

陈阳的目光慢悠悠地从那件清光绪蓝地粉彩花鸟纹茶圆上挪开,转而投向一旁正故作淡定、眼角眉梢却藏不住几分得意的周老板。

他唇角一挑,带出几分揶揄的笑意,语气里裹挟着三分戏谑七分探究:“周老板,您怕不是拿错了物件?这在您眼里也算垃圾货了?”

周老板闻言,脸上的笑意僵了一瞬,随即又迅速恢复如常,故作糊涂地瞪大了眼,夸张地搓了搓手:“陈老板,您这话说的,我老周几斤几两,您还不知道么?”

陈阳没接他的茬,只将那茶圆轻轻放回锦盒,手指在盒盖上轻叩两下,发出清脆的声响:“开门见山吧,您这宝贝,可不是什么寻常货色。”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几位竖起耳朵的老板,带着几分考校的意味,一字一顿道,“光绪官窑,蓝地沉稳如夜,粉彩娇艳欲滴,画工精细到连那绶带鸟的羽毛根根分明,款识更是工整得让人挑不出毛病。”

“虽说光绪官窑在拍卖场上不算顶流,可也是货真价实的官窑器。”他抬眼直视周老板,笑意里多了几分促狭,“送去国外拍卖?周老板,您舍得?”

周老板被陈阳这连珠炮似的一番话砸得有些晕,脸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了,他搓了搓手,干咳一声,试图掩饰自己的不自在:“咳咳,陈老板,您这眼力,真是绝了!”

“眼力好不好的,不重要。”陈阳摆摆手,语气轻松,“重要的是,您这'垃圾货'藏得够深啊。”

周老板终于绷不住了,哈哈一笑,摆摆手,脸上露出几分商人特有的精明与无奈:“陈老板,您就别拿我开涮了。”

“这宝贝虽好,可现在市面上光绪官窑不上不下的,价格尴尬得很。”他顿了顿,像是下了什么决心,压低了声音,“卖吧,赚头不大,还得费心巴力地找买家;留着吧,又占着我一个好锦盒,一套上好的囊匣,怪心疼的。”

说着,他叹了口气,眼珠子一转,又换上一副神秘兮兮的表情,“不如趁这次机会,处理掉,回笼点资金,也省心。”

“再说,能充实罗勒比庄园的收藏,也不算埋没了它,对吧?”

陈阳点点头,不再多言。人各有打算,周老板既然舍得,他自然乐得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