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阳猛地攥紧拳头,指节发白,声音里带着咬牙切齿的狠劲:“求爷爷告奶奶!这四个字说起来轻巧,可背后那些遭的白眼,那些被人当皮球一样踢来踢去的日子,你们谁见过?”
“我见过!我清清楚楚地见过!”
“以电子局为基础!以厂子的设备、资产做抵押!”他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近乎歇斯底里的压抑,“两百万!整整两百万!他从江城银行硬生生啃下来的!是啃下来的!不是轻轻松松接过来的!”
“两百万!”他几乎是吼出来这个数字,喉咙里迸发出的声音带着撕裂般的痛楚,又像是带着某种决绝的狠厉,“你们知道两百万是什么概念吗?啊?”
全场鸦雀无声,只有陈阳略带粗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你们不知道!”他猛地一指人群,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嘲讽,“你们要是知道,现在就不会站在这里!两万块,够你们乐呵好一阵了吧?”
他环视众人,眼神里充满了讥讽和悲凉:“换到你们身上,两百万的债,你们会怎么样?趴火车道?爬大烟囱?”
“呵,那都是轻的!你们信不信,有人会直接找个没人的地方,一头扎进运江里,连个泡都不冒!”
陈阳抬起手,比划着,声音里带着夸张的语气:“两百万现金,堆起来能把这门口填平!一张张从我这里往里面铺,能铺出一条道!一条实打实的,用钞票铺出来的道!”
“这不是国家白给的拨款!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他声音低沉下来,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这是银行的钱!是签了合同、摁了手印、白纸黑字规定了利息和还款期限的债务!是能把人活活压垮的巨债!”
陈阳目光如炬,扫过众人,眼神里充满了警告和讽刺:“市里、省里为什么愿意支持?为什么给政策开绿灯?是因为可怜你们吗?”
他伸出夹着香烟的手指,轻轻摇晃了两下,嘴角扯出一抹冷笑:“不是!”
“他们精明得很!是因为这个新厂子,从诞生那天起,就没打算躺在国家的怀里等奶喝!它走的是新路!一条没人走过的,布满荆棘的新路!”
他猛地提高音量,带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厂子里的设备,引进的是战车国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它生产的一天生产力,是能卖到全国、甚至准备卖到国外去的新产品!”
“江城电子厂是要自己闯市场、自己挣饭吃、将来肯可能还要反哺国家的!”
“它是什么?”他声音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语气,“它是咱们江城市老工业基地,能不能重新站起来的一张名片!”
“是给全市、全省所有下岗工人看看,路该怎么走的一个标杆!一个希望!一个能让所有人看到光明的火把!”
陈阳的声音逐渐拔高,带着一种极具感染力的描绘,他的嗓音里蕴含着让人无法抗拒的魔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有生命力,能够直接撞击人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他刻意停顿了一下,这个停顿精准到了秒,既不过长让人失去耐心,也不过短让人忽略重点,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家,在乐章的关键节拍处举起了指挥棒,让时间本身都为之凝滞。
标杆和希望这两个词,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一圈圈涟漪在众人心中不断扩散回荡,每一次回荡都带着更深层的震撼和思考。
然后,陈阳话锋一转,这个转折来得如此自然又如此出人意料,就像熟练的棋手在关键时刻的神来之笔,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剧情即将发生重大转折的紧张感。
他的语气变得深沉而充满诱惑,既温暖又充满希望:“这个标杆,立住了,走通了,证明这条路没错!那后面会怎么样呢?”
“市里、省里会看到信心啊!”他的声音里带着兴奋,眼睛里闪烁着光芒,“他们会投入更多资源!”
“想想看,当江城电子厂成为成功典型的时候,当我们的产品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的时候,当我们的模式被复制推广的时候。”
“到时候,一分厂、二分厂、甚至三分厂,都不是梦啊!”陈阳笑着停顿了一下,让这个宏伟蓝图在每个人脑海中成形,“新的厂子建起来,需要的是什么?”
“是工人!是大批有经验、懂技术、能上手的老工人!这些新厂子可不是小作坊,它们需要的是真正有本事的技术骨干!”
他的目光精准地落在人群中的几个老师傅身上,那目光充满了尊重和期待,“像胡师傅,厂里那些价值几百万的精密设备,离了您这样的老把式能玩转?您那双手,摸一摸设备就知道哪里有问题,听一听声音就知道运转是否正常,这种本事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然后他转向另一个人,“像李师傅,电路板调试的一把好手!您调试的电路板,故障率比新手低十倍不止,这就是经验,这就是价值!”
接着他看向第三个人,眼中满含敬意,“像孙师傅,电子电器方面的专家!您对各种元器件的了解,对电路原理的掌握,那是真正的专家水平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新厂子扩产的时候,这些关键技术岗位,不从你们这些身怀绝技的老把式里优先选拔,难道还要去大街上随便拉个什么都不懂的生瓜蛋子从头开始教吗?”
说着,陈阳轻轻摇摇头,语气中带着显而易见的荒谬感,“那得浪费多少时间?得走多少弯路?得损失多少成本?”
“而你们呢,一上手就能干活,一干活就能出成果,这就是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啊!”
这番话说到了不少技术骨干的心坎里。他们之所以闹,除了生活所迫,也有身怀技艺却无处施展的不甘。陈阳的话,像是一道微光,照亮了另一种可能性。几个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眼神里多了些别样的神采。
胡师傅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不自觉地攥了攥。他想起了三十年前第一次摸到精密仪器时的激动,想起了那些年废寝忘食钻研技术的日日夜夜。
李师傅则微微点了点头,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的笑意——他确实是电路板调试的一把好手,可是这技艺在失业的这两年里,又有什么用呢?
孙师傅深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变得专注起来。他想到了自己书架上那些厚厚的技术手册,想到了那些熬夜画出的电路图,想到了曾经被同事们称为“电子神手”的那些光荣岁月。
人群中开始有人窃窃私语,有人在心里盘算着,有人眼中燃起了久违的希冀。
“是啊,咱们这些老师傅,哪个不是厂里的技术骨干?”
“新厂子要是真扩产,确实需要咱们这些人...”
“可是话又说回来,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还谈什么将来?”
陈阳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细微的变化,他知道自己的话开始在人群中发酵。但他更清楚,光靠这些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的工人们,需要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能解决燃眉之急的办法。
但陈阳深知,画饼不能充饥,眼前的危机必须用最现实的利害来化解。他脸上的那丝诱人的光彩瞬间消失,语气骤然降至冰点,甚至比之前更加寒冷彻骨:
“可是——如果像今天这样呢?”
陈阳声音陡然变得尖锐,如同冰锥刺破所有短暂的幻想:“可如果像今天这样呢?堵着大门,拉停机器,阻止生产!你们觉得,这是在争取工作?”
陈阳的眼神如刀锋般锐利,一字一句地质问道:“你们想想,市里省里的领导怎么看?他们会觉得江城的工人队伍是可靠的吗?他们还敢把更多的项目放在这里吗?”
“今天你们堵了门,明天报纸上就会写'江城电子厂遭遇工人抗议,生产陷入停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