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场发生在农场的争夺战,就是双方的一个缩影。
双方的士兵已经杀红了眼,为了一些价值并没有高的地区,双方也能杀到昏天黑地。
至于说战场密度,早就已经超过发生在东线的战斗。
短短六七十公里的战场宽度,足足聚集了两百万人。
这还是没有击算第二道防线的士兵。
在这样大的战场密度之下,一发炮弹落下去,那都是伤亡惨重。
从21日开始,到次月的10日,短短二十天的战斗,双方伤亡超过70万。
其中协约国损失45万,汉斯帝国损失25万人马。
不过取得效果确实,协约国成功守住了第二道防线。
汉斯帝国由于后继无力,在10日晚间就停止了进攻。
这一战过后,协约国庆幸自己守住了第二道防线,保卫了巴黎,在协约国看来,这一场战斗,他们成功守卫了巴黎,就是一种成功。
而汉斯帝国则终于突破了阻挡他们快三年的索姆河。
这对于汉斯帝国来说,似乎也是一场胜利。
但是,这个对于双方都觉得是一场胜利的战斗,却也榨干了他们所剩无几的战争潜力。
预计在未来几个月之内,汉斯帝国不会再发动新的战役了。
不过,两方人马也都清楚,如果还有下一场战斗,那么就将是决定双方生死的一场战役了。
所以双方都在拼命的聚集手里的全部力量,想要一举击溃对方。
于是,协约国将各个国家的兵力,物资都往高卢帝国境内调。
而汉斯帝国,也在要求自己的盟友们,尽全力的支持自己。
作为相邻的奥匈帝国,一狠心,一咬牙,直接调派了百万士兵进入到了汉斯帝国,准备支援汉斯帝国。
为此甚至不惜暂停了在巴尔干半岛的攻势。一些暂时控制不住的地区,奥匈帝国也选择放弃。
而远在东亚地区的大夏,按照盟约,也运送了大量的物资给汉斯帝国,希望能够帮助汉斯帝国恢复元气。
同时,大夏还派出了一个军官观察团,想要观摩一下欧洲这边的战争指挥情况。
其实这个时候,很人多的都看得出来。此时的同盟国已经开始占据上风了。
1914年11月13日。
大夏帝国派遣过来观摩团,抵达了柏林。
随着这个人数只有50人的军官团一起抵达的,还有整整十趟列车的物资。
为了表示对于大夏这个远东盟友的尊重,威廉二世和兴登堡派遣了鲁登道夫将军前去火车站迎接。
当火车停稳,车厢门被人打开之后,一群穿着大夏帝国军服的军人,排着整齐的队列,走下了车厢。
为首的一名军官,看上去已经50多岁,他的肩章上赫然是上将军衔。
此人正是潘成章的副手,帝国上将,帝国军部参谋部总长郑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