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张娟和何启航在龙山市委办公楼下接到了前来采访环境污染事件的新华社记者一男一女两个人。
“刘莹,刘大记者,好久没有见面了。”
张娟见到为首的年轻女人从车上走了下来,走上前去和对方拥抱在一起。
“张处长,没想到几年不见就成为大处长了,你可是我们这一届中少有从政的且当到处长的女同学了。”被称作刘莹的女人,拍了拍张娟。
“我可没有你们这些无冕之王厉害,如果我当时也分到了京城,估计也不会干行政工作,好了,下来之后我们再叙旧,你不介绍一下你们这位同事吗?”张娟看着站在身后刘莹的中年男人说道。
“这一位是我们的摄像记者肖左师兄,他也是我们新闻学院毕业的,比我们早毕业几届。”
听见刘莹的介绍,张娟伸出手,对肖左说道:“肖师兄,早就听闻您的大名了,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
“张处长,过奖了。”肖左和张娟轻轻的握了握手。
随后,张娟又把何启航介绍给了两位记者。
“何部长,给你们添麻烦了!”
刘莹和肖左分别和何启航握了握手。
“欢迎两位记者,你们不远千里从京城过来为我们的工作做报道,这是我们龙山市的荣幸。”何启航客气的说道。
等何启航和他们打过招呼,张娟就对刘莹和肖左说道:
“刘莹,肖师兄,何部长给我们安排在市委招待所休息,我们现在就过去,安置好了再去吃点午饭,今天下午先在市里转一转,明后两天到两个受污染较重的县里去看一看,你们看行吗?”
“你们已经在这里采访过了,我们听你的,不过,现在是在市委办公楼下,要不,我先去见一个熟人?”刘莹说道。
“哦,你在这里还有熟人?”张娟好奇的问道。
“对呀,你们都认识,我给他打个电话,看看他有没有空。”
刘莹说着就拿出了手机,拨打了一个电话。
陈明浩此时正在办公室里看着工程建设办公室报过来的近期的建设计划,放在桌上的手机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是一个许久未曾联系的人,便接了起来。
“表哥,我是刘莹。”
“刘大记者,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你现在有空吗?我就在你们市委办公楼下。”
听见刘莹的话,陈明浩就知道这次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又是她。
“有空,我派人下来接你们。”
“不用,你们市委宣传部何部长在,只要你有空,我让他带我们上去吧。”
“那好,我等你们。”
挂完电话以后,刘莹就对何启航说道:
“何部长,麻烦你带我们上去一下,陈书记在办公室等着我们。”
“好的,刘记者,我们这就上去,没想到刘记者和我们陈书记还是亲戚呢。”何启航边说边对他们做出了请的手势。
“刘莹,你和陈书记还真的是亲戚关系吗?”
张娟和刘莹边走边说起了话。
“对呀,你还记得我有一个双胞胎的姐姐吧?”
“我当然记得,我听你说过她好像在部队。”
“我姐嫁给了陈书记的表弟,所以,我跟着他们喊陈书记为表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