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得道多助(1 / 2)

王伟江在老岳父家休息一夜,第二天早晨起来又陪岳父、岳母用完早餐就返回省招待所,洪家卫和李健已在房间等他,”收拾东西,我们回渭南。″王伟江吩咐道。

两人连忙收拾随身所带物品,其实他们三人都没有什么东西要收拾的,三个大男人是来省里开会的,除了洪家卫带盒茶叶和一条香烟以备王伟江接待人之需,其它并没有什么东西。三人收拾好后就下楼,洪家卫办好退房手续就驱车直奔渭南。

一路上王伟江心情并没有因为这次渭南市政府一项奖励没拿到而受影响,相反,他的心情还很高兴,这并不是幸灾乐祸和麻木不仁,而是因为他”私权公用″,以他个人关系在老岳父、老岳母面前为风铃渡四千多口百姓求情,省里能不能批点钱给风铃渡把桥建上,让他们出行有路可走,再也不用乘那小木船了。结果老岳父看了风铃渡那几张照片后,二话没说就同意了,风铃渡百姓多年来最大的梦想在他的无私努力下就要实现了。执政者就要心为民想,情为民系。百姓心想的事就是他们该干的事,王伟江用实际行动做到了。

当轿车再行驶一个小时就要到市区时,王伟江对洪家卫道:”你通知武庭县县长丁东方到市政府等我。"

洪家卫立马掏出手机给丁东方拨了过去,”丁县长你好,我是洪家卫,王市长叫我通知你马上到市政府等他。"

”好的,我马上过去。″

一个小时后,王伟江来到自己办公室,丁东方已在他办公室门外等他,”让你久等了。″王伟江道。

”没有,我也是刚到。″

洪家卫快速上前把门打开,丁东方跟在王伟江后边进了办公室,王伟江坐下后示意丁东方在他对面坐下。”急着叫你来是为风铃渡建桥事,你以武庭县政府名义给省财政厅打份申请建桥报告,建桥资金是两千八百万,而不是你报的两千四百万,我给你们多报了四百万,主要是想桥建好了,有些道路也要铺,这四百万就留给三个村铺水泥路用。这事你亲自去办,报告打好后你到省财政厅交给郑艳君副厅长就行了,此事宜早不宜迟,你回去后下午就赶往省城办理此事。″

”王市长,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呀,风铃渡的百姓终于摆脱无路可走之苦了,到时我叫风铃渡百姓在桥头给你立块功德碑,以纪念您对他们的大恩大德。″

”要立给你自己立,千万别把我扯上,莫说建一座桥,就是为百姓建十座桥,那都是我应该做的,是我的本职工作,一个人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资格和权利要百姓立碑,我们把工作做好了,百姓能从心里认为政府是关心他们的,是为他们做事的这就足够了,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王伟江道。

”哎!王市长,我真是服你了,你对百姓的情怀让我想起了一首古诗:衙斋卧听箫箫竹,疑似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你不仅有竹的风骨和气节,还有一颗血浓于水的爱民之心,正如四季常青的翠竹,一枝一叶都体现出你关爱民众的赤诚之情。″

”看你整出这么多词,我就是我,是一个想把全市经济搞上去,让百姓富裕起来,都能过上幸福舒心的日子,回去准备一下去省城办正事吧。″

”对了,我带点什么礼品去合适?″丁东方问。

”打住,你什么礼品也不要带,包括土特产,你到省财政厅把申请报告交给郑副厅长,说两句客气话就行了,其它什么也不要做,否则的话有可能事与愿违。″王伟江叮嘱道。

丁东方离去后,王伟江忽然想起那天去风铃渡时还去看了那两名回乡创业大学生养鲟鱼这件事情,当时他可是答应给他们修条水泥路。他立刻拿起电话给丁东方拨了过去。”王市长,您有什么指示?"

”有件事忘了,在风玲渡口向北十公里左右的地方有座大桥,在桥下溪水上游不远地方有对年轻大学生在那自主创业养鲟鱼,我答应给他们修条水泥路,便于他们进饲料和出售鱼,也算政府对他们回乡创业支持吧,你安排东店乡派人尽快把路铺上,经费大约十多万,这笔钱到时我从市长专用经费中支给你们。″王伟江吩咐道。

”王市长,您放心,我现在就安排东店乡去办此事,大钱让您费心,这点小钱您就不要费心了,由我来解决。″

丁东方挂电话后立即给东店乡乡长去了电话,要求他一周内把此事办好,下午他就带着申请报告和桥梁预算直奔省城,完成风铃渡四千多人多年的建桥夙愿。

一周后,两千八百万风铃渡建桥专用资金打到武庭县财政账上,当财政局长告诉丁东方时,丁东方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样拨款速度以前他可从来没有经历过,从递申请报告到钱到账仅一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