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明末三大将(1 / 2)

朱胜在宣府镇停下了脚步。

九边已经巡视完毕。

接下来。

朱胜还有别的安排。

而就在他朱胜在宣府镇停留的第三天。

三位奉诏前来的九边老将——孙承宗、熊廷弼、卢象升。

已然风尘仆仆地赶至宣府镇外,请求面圣。

听闻三人齐至,朱胜心中一定。

即刻下旨,命他们于次日清晨,于宣府镇总兵府衙大堂觐见。

是夜,朱胜独坐行辕书房,脑海中思绪翻涌。

作为穿越者,朱胜对这三位即将见面的名将之命运,有着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人的、沉重而清晰的认知。

孙承宗,明末名将,帝师之尊,督师蓟辽,构建了坚固的关宁锦防线。

培养出了袁崇焕、祖大寿等一批将领,堪称明末北疆的定海神针。

然而,这样一位功勋卓着的老臣,最终却因朝堂倾轧、宦官谗言而罢官归乡。

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孙承宗归乡数年后,清军攻破他的家乡高阳。

已是耄耋之年的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顽强抵抗。

城破后,他宁死不屈,自缢殉国,子孙辈十余人皆战死,满门忠烈,天地同悲。

熊廷弼,明末名将,性情刚烈,有“熊蛮子”之称。

经略辽东,颇有方略。

然其性格强势,与朝中同僚、甚至与下属将领关系紧张,致使京抚不和,贻误战机。

最终,广宁惨败,他虽非主要责任人,却难逃罪责。被下狱问罪。

最后更是在复杂的党争中沦为牺牲品,传首九边,结局凄惨无比。

卢象升,明末最后的擎天之柱之一。

其人文武双全,能诗善战,一手组建了明末最强精锐之一的“天雄军”。

他一生与农民军、清军血战无数,屡建奇功。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忠勇无双的统帅。

却在巨鹿贾庄之战中,因朝中主和派权臣杨嗣昌、太监高起潜的刻意刁难与掣肘,深陷重围。

友军近在咫尺却坐视不救。

最终,他率亲兵与数倍于己的清军精锐血战到底,力竭阵亡,慷慨壮烈,令后人扼腕叹息。

这三位,在朱胜上一世皆是人杰。

而这一世亦然。

也皆是镇守九边的老将。

帮助大明抵抗了北方数十年的进攻。

“朕既然知道,便绝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朱胜望着跳动的烛火,目光坚定如铁。

“大明的江山,需要这样的脊梁来支撑。”

……

翌日清晨,总兵府衙大堂威严肃穆。

朱胜端坐于上,戚继光、司马懿、袁崇焕等人分列两侧。

江玉燕则居于珠帘之后。

“宣,孙承宗、熊廷弼、卢象升觐见!”

侍从官高声唱喏。

脚步声沉稳响起,三位将领缓步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