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香渡重洋(1 / 2)

春日的魔都港,货轮鸣笛声划破晨雾。叶听晚站在码头,看着工人将一箱箱“四季山海”香氛和“香约山海”手作香包搬上集装箱。

箱身上印着的“中国非遗香道”字样,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是“团圆”香氛首次大规模出口非洲,目的地是肯尼亚的内罗毕。

“这批货要走四十天海运,”沈询拿着物流单,指尖划过“内罗毕文化产业园”的地址,“当地的合作方已经准备好展厅,还会举办‘中国香道周’活动,邀请我们去做现场调香演示。”

叶听晚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海平面上。

三个月前,肯尼亚文化部门通过国际教科文组织联系到她,希望将“香约山海”模式引入当地——肯尼亚的蒙巴萨地区盛产乳香、没药,却因缺乏加工技术,只能低价出口原料,当地妇女大多面临就业难题,这与“香约山海”最初帮扶的中国贫困地区境遇惊人相似。

“这次去非洲,不仅要做香道推广,更要帮当地建一座调香工坊。”叶听晚从包里拿出一份手绘地图,上面标注着蒙巴萨乳香产地的分布,“我联系了云南的蒸馏设备厂家,会带着定制的小型蒸馏机过去,教她们用当地原料做香氛。”

季晴笑着补充:“钟氏集团在非洲的分公司会全程配合,从工坊选址到原料采购,都安排好了。对了,皮埃尔先生也会从法国飞过来,帮我们做技术指导呢。”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叶听晚一行抵达内罗毕,刚走出机场,就被当地合作方负责人卡伦热情地迎了上去。

“叶小姐,欢迎来到肯尼亚!”卡伦穿着印有乳香花纹的传统服饰,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乳香木盒,“这是蒙巴萨最好的乳香,我们的祖母辈用它做祭祀香,希望能给你们带来好运。”

叶听晚接过木盒,轻嗅着乳香醇厚的香气,忽然想起穆仙凤笔记里记载的“西域乳香合香方”。她笑着说:“或许我们可以用中国的合香技艺,让这些乳香绽放新的光彩。”

第二天,叶听晚跟着卡伦前往蒙巴萨,车子行驶在东非高原的公路上,远处的乞力马扎罗山覆着皑皑白雪,近处的热带草原上,长颈鹿悠闲地啃着金合欢树叶。

卡伦指着路边的灌木丛:“你看,那些就是乳香树,每棵树每年只能产出两百克乳香,非常珍贵。”

抵达蒙巴萨的村庄时,几十位当地妇女早已等候在空地上,她们穿着色彩鲜艳的坎噶裙,手里捧着自家收集的乳香,眼神里满是期待。

一位名叫阿米娜的妇女,用斯瓦希里语夹杂着英语说:“我们想学好技术,让孩子能上学,不用再饿肚子。”

叶听晚的心被触动,她立刻带着团队搭建临时调香台,拿出从中国带来的薄荷、陈皮等香料,和当地乳香混合调配。

当第一缕“东非乳香薄荷”的香气飘出时,妇女们发出阵阵惊叹,纷纷围上来,认真学习研磨、混合的手法。

就在蒙巴萨的香道培训顺利推进时,意外突然发生,负责运输蒸馏设备的卡车,在途中遭遇当地部落冲突,设备被损毁,司机也受了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