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约山海”公益计划启动的消息传开后,短短一周,联盟就收到了来自青海、四川、甘肃等六省贫困县的合作申请。
叶听晚坐在“团圆”香氛总部的会议室里,面前摊着各地寄来的香料样本——青海的羌活、四川的桂花、甘肃的沙棘,每一份都裹着当地的泥土气息,仿佛能让人看见山海间的风土人情。
“甘肃临潭县的沙棘种植基地已经有三十年历史了,”联盟的项目专员指着一份报告,“但当地农户只会把沙棘做成果酱,附加值很低。他们希望我们能教大家提取沙棘精油,做成本土香氛。”
叶听晚拿起沙棘样本,指尖捻过干燥的果实,想起当年在敦煌与农户合作的日子。她抬头看向众人:“下周我亲自去临潭县考察,沈询负责对接当地政府,季晴联系钟氏的供应链团队,准备搭建临时蒸馏工坊。”
三天后,叶听晚的车驶入甘肃临潭县。这里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山路崎岖,车窗外的山坡上,成片的沙棘树挂满橙红色的果实,像撒在绿毯上的玛瑙。
村口的晒谷场上,十几位农户早已等候,为首的马大叔手里捧着一个陶罐:“叶小姐,这是我们自己酿的沙棘汁,您尝尝!”
叶听晚接过陶罐,抿了一口,酸甜的汁液带着阳光的味道。她跟着马大叔走进沙棘林,看着农户们用竹篮采摘果实,动作娴熟却透着疲惫:“往年沙棘卖不上价,好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要是能做成香氛,孩子们就能留在家里了。”
考察的第三天,临时蒸馏工坊在村里的文化站搭建完成。
叶听晚穿着工作服,手把手教农户们筛选果实、控制蒸馏温度:“沙棘精油的提取关键在火候,温度太高会破坏香气,太低又出汁率低,大家多试试就能掌握。”
农户里有个叫小梅的姑娘,学得格外认真,她今年刚从职校毕业,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来帮家里打理沙棘园:“叶老师,我想把咱们临潭的沙棘香氛卖到全国各地,让大家知道我们这里的沙棘有多好!”
叶听晚看着小梅眼里的光,想起年轻时的自己,她从包里拿出一瓶“锋芒”:“这是我用敦煌沙棘做的香氛,当年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就在临潭县的沙棘精油提取工作步入正轨时,沈询突然打来电话,声音急促:“听晚,青海玉树的合作出了问题!当地的羌活种植户被一个外地商人骗了,签了低价收购合同,现在商人卷款跑路,农户们不仅拿不到钱,还欠了种子供应商的债!”
叶听晚的心猛地一沉。羌活是青海玉树的特色香料,药用价值和香用价值都很高,联盟原本计划以羌活为核心,为当地开发“藏地药香”系列产品。她立刻结束临潭县的工作,赶往玉树。
抵达玉树时,农户们正围在村委会门口,脸上满是焦虑。
一位老阿妈握着叶听晚的手,眼泪顺着皱纹滑落:“叶小姐,我们一年的收成全指望羌活了,现在该怎么办啊?”
叶听晚安抚好农户,立刻让沈询调查骗走合同的商人,两天后,沈询带来消息:“商人叫张强,是马可的同伙,之前参与过香料走私,这次是想借收购羌活的名义,垄断当地香料资源,再高价卖给联盟。”
“又是他们的余党!”叶听晚的眼神冷了下来,“我们不能让农户们吃亏。沈询,你联系警方抓捕张强,我和季晴商量,先垫付农户的种子款,再以高于市场价 10%的价格收购所有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