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春节下来,她在家里又做又涮,招待了一圈的亲戚朋友,就因为小姑子送来的那点青菜,抢走了她所有的功劳。
所有亲戚朋友都夸婆婆养了个孝顺闺女,她累死累活,好处都是小姑子的。
这个年过的,心里窝了一肚子的火气。
春节假期结束以后,过年预备的肉早就吃完了。连着几天白菜豆腐,她嘴巴都淡出鸟了,一张嘴就是一股豆腐味。
几次明里暗里的提醒婆婆,她们都是掏了生活费的,不能每天吃这些东西。
适当的改善下伙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可惜,婆婆根本不听,说过年期间,已经过浪费了,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既然她管家,全家都得向她看齐。
眼看着就元宵节了,她实在是受不了,刚好今日歇班,就起了个大早,拉着婆婆一起来了菜市场,让老婆子割点肉打打牙祭。
谁知道,一到这,就看到李香琴忙得热火朝天,钱收到手软。
她们站了一会功夫,菜摊子前的人就没断过,看着一个个大兜小兜的买菜,看的她心里火热。
怪不得小姑子眼睛长到头顶上,婆家给力,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丁娟深吸口,忍着心里的羡慕,瞅着案台上红彤彤的番茄,翠绿的小青菜和韭菜,紧紧的揪着婆婆的胳膊,
“妈,你看看人家这日子过,钱赚的多容易。初二小妹回娘家,肯定没少孝敬妈吧?”
出嫁闺女初二回娘家,是老祖宗留下的习俗。当天她也拉着男人带着孩子回娘家,并不知小姑子回家都带了节礼?
婆婆这个抠搜的,也没拿糕点给她们分着吃。
被儿媳妇掐着胳膊,钱绒花疼的嘶了一声,抬手拍掉她的爪子。
“你掐我做啥?人家挣钱关你啥事,瞧你激动的。再激动人家也不会给你一分。”
“哎呀妈,谁要他们的钱了?这眼看就元宵节了,咱家的菜还没有着落呢,你就不着急啊?”
丁娟说着,把空空的菜篮子放到她眼前。
“赶得早不如赶得巧,既然遇到了,妈去给人打声招呼呗?作为亲家,怎么着也得请您吃点菜吧?”
她们都拎着菜篮子到眼前了,她就不信,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连点菜都舍不得给?
这次,让婆婆亲口去要,省的折腾一圈,小姑子也带不回多少。
听着儿媳妇的提议,钱绒花犹豫了一下,到底有点不好意思。
她又不是三岁小孩,这个时候凑上去,意思不言而喻,她可丢不起这个人。
丁娟一看婆婆这股怂样,敛下眸中的情绪,圈着她的胳膊晃了晃。
“哎呀妈,你咋还不好意思呢?好不容易跟亲家婶子遇见,打声招呼不是应该的吗?
咱又不是冲着她的菜去的。都遇见了再扭头走掉,肯定让人说咱们不懂礼数。”
她就不信,婆婆不想占便宜?
想吃还想顾及面子,真是可笑。
钱绒花一想,也有道理,抬手顺了顺头发,给自己鼓鼓气,看着李香琴刚打发走两个客人,赶紧挎着篮子,笑眯眯的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