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朱台相望京关道(11)(2 / 2)

宰执天下 cuslaa 6355 字 8个月前

钱之源。

货泉,货币。

没有谁能够完全自给自足,必须用自己多余的财物,换取不足的东西,也就是以物易物。损有余,补不足,天之道也。莫说上古,就是今曰,也是极为常见。

出身农家的人都很清楚,家里的曰用多有交换而来,用鸡蛋换米,用麦子换盐,用肉换布,例子太多太多。

但以物易物,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交换对象,我缺的是盐,多的是铁,你缺的是木头,多的是酒,两个人没办法交换。

或许三人交换,甚至多人交换,也许能达成目标。但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因为对手上货品的价值不能达成一致,而无法成功。参与进来的人越多,达成协议的可能就越小。就像一根铁链,只要中间一个环节断了。那整条链子都作废了。

所以为了让更加复杂的交换能够顺利完成,便有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钱,作为中间的环节,用货换钱,再用钱换物就行了。韩冈用了两个很拗口的自创名词,称之为一般等价物,也称衡货,衡量商品价格的货品。

但并不是圆形方孔的才是钱。周时各国铸币,齐铸刀币,楚铸蚁鼻,秦为半两,外形各不相同。而作为衡货,也不仅仅是青铜、铁质的钱币,粮食、丝绢、金银,都能拿来使用。就在如今,丝绢依然是通行度不下于钱币的衡货,其贵且轻,商人多称之为轻货。

对于韩冈的论断,毛永五体投地。因为例证随处可见。他见识过乡村里的集市,有的甚至是用鸡蛋来做衡货。梳子三个鸡蛋,发簪五个鸡蛋,十分常见。

之所以能派得上用场,因为这些衡货本身就具有价值,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也就是人们相信交易到手上的衡货有价值。

所以说衡货的本质便是信。

不过最常见的衡货还是钱。

钱最早是贝壳。并非贝壳值钱,而是稀少。

古者宝龟而货贝,以海贝为币。安阳殷墟中,出土了很多。

只是随着滨海之民借助地利而搜集大量贝壳,随着贝壳采集得越来越多,自然而然的就没人使用了。继而出现了金币。这里的金,是五金的金,金银铜铁锡。开采难,铸造也难,不会因多而贱。故而使用铜币,从周时,延续到金。

如今之所以铜贵钱贱,使得不法之徒融钱取铜,去铸造铜器,正好证明了铜钱本身与实际价值无关,而只跟信用有关。否则钱币的价格就不应该低于等量的铜器。

而朝廷铸币,就有义务维持货币的信用。

“昔年文潞公安抚陕西,有一官上书请废铁钱。事虽不遂,但谣言已传遍京兆府。市井之中,物价腾贵,而铁钱无人收用。文潞公使家人以绢四百匹至市上易铁钱,民间遂安,铁钱通行如初。他所做的,也只是回复铁钱的信用。”

赵世将感慨着。不论这是不是示好旧党,韩冈利用文彦博为例证,在文章中把道理说得更为通透了。而且秉承了韩冈一贯的文风,都是论点、论据、论证俱全,证据都来自于身边随处可见的场景,让人看了就不由的信服。

在场的诸多人等,看了韩冈的文章,无不信服。

剩下的只是做和不做,以及韩冈想要他们怎么做。

所以他们需要冯从义。

……………………

“《钱源》。”

王安石对着面前的字纸皱着眉头。

平章军国重事,一人之下而已,天底下想要奉承他的不知凡几。从快报报社得到信报,拿到韩冈想要刊载的文章,比任何人都要早。

按照韩冈过去命名的习惯,也许应该改成《货泉追源》才是,那样已经很直白了,而现在的题目更直白。

轻轻将纸页折起,王安石重重的靠在椅背上,神色前所未有的沉重。

“大人,怎么了?”

王旁亲自端了解暑的饮子过来,却见王安石对着书桌叹气。

王安石将单薄的纸页递给儿子,有着淡淡的失落:“无一字提及义利,却没人比他说得更通透了。”

钱即是信。

义利之辩,至此可以休矣。

韩冈没有一句反对铸币,却明白的要求朝廷保证新币的信用。

人无信而不立,国无信而难存。

朝廷几次铸大钱,看似有赚,其实亏掉的是国家的信用,长此以往,信用耗尽,国何以存?

打仗之前都要发一道檄文,这叫名正言顺。韩冈这一回也是名正言顺了吧。至少在朝廷之外,所有人都会认为将韩冈阻拦于外是个巨大的错误——若有韩冈在朝,朝廷怎么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与其空耗唇舌,不如穷究其理。

这正是气学的宗旨。

王安石沉沉一叹,他一意孤行坚持的新学,真的是对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