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发挥失误,没进前三,前十总该有吧?
再退一步,前十五也行啊!
这怎么直接干到第十八名去了?眼看就要跌出二十名开外了!
他赶紧看了一眼班级总人数:35人。
这第十八名,已经是中等,还要偏下一位了!
陈朔顿时有点傻眼,不能吧?要知道她妈妈林悦当年可是妥妥的学霸!
这成绩单要是拿回家给孕吐中的林悦看到,还不得气得够呛?
说好的基因优势呢?
难道……随了自己当年的学渣属性?不可能啊,自己穿越前好歹也是985毕业……
他低头看看怀里还一脸“快表扬我”表情的乐儿,又看看手里那张“触目惊心”的成绩单,一时之间,心情复杂无比。
“嗯,不错不错!乐儿真棒!所有的科目都及格了,你看,自然还考了91分,思想品德90分!表现非常不错!”
在陈朔的教育观念里,对于孩子,尤其是低龄的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远比批评和苛责更重要。
他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他融合了前世今生的模糊记忆):“在表扬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是自信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而在批评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的往往是自卑和畏难情绪。”
他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尤其鄙夷国内一些家长那种“打压式”教育,似乎生怕孩子有一丝骄傲自满,整天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不足,进行“精准打击”。
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无论怎么做,似乎都难以达到家长的高标准,久而久之,很容易变得不自信,甚至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陈朔认为,人无完人,期望把孩子塑造成一个毫无缺点的“完人”本身就是错误且残忍的。
教育更应该像是琢玉,发现孩子独特的闪光点,并加以鼓励和打磨,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和自信心。
“自然这一科考得特别好,爸爸很满意!”陈朔指着成绩单上最高的分数,具体地表扬道,“其他几科也都在良好线上,说明乐儿都掌握了基础,下次我们再加把劲,看看能不能再提高几分,好不好?”
乐儿听到爸爸的表扬,小脸上顿时绽放出开心的笑容,用力地点点头。
不过她还是有点小心虚,小声问:“爸爸,可是……我才考了第十八名,是不是有点低呀?”
陈朔心里忍俊不禁:你终于意识到问题了?
但他面上依旧温和:“一次考试的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掌握知识,有没有比上一次进步。我们乐儿刚转学过来,能适应新环境,考出全部及格的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下次期中考试,我们的目标就是前进几名,哪怕只前进一名,也是胜利,好不好?”
“嗯!好!”乐儿的信心立刻又回来了,用力地点头,那点小纠结瞬间烟消云散。
而与此同时,旁边乐儿同桌小男孩张浩,他妈妈也拿到了成绩单。只看了一眼,她的脸色就沉了下来,开始低声训斥儿子:“你看看你!这么简单的题才考这点分!整天就知道玩!听见没有?”
她说着,还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旁边正在表扬乐儿的陈朔,显然误会了,以为乐儿考得比她儿子好得多,语气更加严厉,“以后多向你同桌陈乐儿学习!下次再敢考成这样,看我不揍死你!”
小男孩张浩低着头,瘪着嘴,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
正好这时,班主任吴老师拍了拍手,温和地说:“同学们,现在请你们先到教室后面找空位子坐好,把前面的位置让给爸爸妈妈们开会,好吗?”
小朋友们立刻叽叽喳喳地起身往后跑。乐儿拉着同桌张浩一起跑到后面,找了个相邻的座位坐下。
张浩眼睛还有点红,小声问乐儿:“陈乐儿,你……你考了多少名啊?你爸爸那么高兴。”
乐儿挺起小胸脯,带着点小骄傲说:“第十八名!”
“啊?!”张浩瞬间瞪大了眼睛,一脸难以置信,“你考了第十八名,你爸爸还……还那么表扬你?还说你棒?”
乐儿眨眨眼,理直气壮地说:“对呀!我爸爸说我全部及格了,还有两科90多分呢!怎么了?你考多少名?”
张浩一脸委屈和困惑,小声嘟囔:“我……我考第八名……我妈说我没考进全班前五,是废物……还说以后每天晚上要多做一个小时练习题……”
这下,轮到乐儿愣住了,小脸上写满了大大的问号。
第八名……还要被骂?还要加练?
她看着眼前委屈巴巴的同桌,又扭头看看前面正微笑着和其他家长点头致意的爸爸,第一次对“成绩”和“表扬”产生了一丝模糊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