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顺手牵羊(1 / 2)

封长卿倏然开口:“陛下,诸县置身秦军兵锋之下,一一失守实属寻常。”

“却有一地,不可疏忽。”

“你是说,虎牢关?”

“正是!”

“虎牢关险要,一旦落入秦军手中,大势即去!”

窦至德沉思片刻:“发一道军令到虎牢关,让志仁多加防备,不得疏忽。”

“是!”

这时候,小黄门奉上一纸文书。

“陛下,此乃秦王遣使送来,请您一观。”

高楷送来的?窦至德满脸狐疑,接过文书,看到一半便勃然大怒。

“高楷当我好欺耶?”

他将文书撕得粉碎,环顾众人,冷声道。

“朕绝不做投降天子,尔等也莫要朝夏暮秦!”

群臣皆道不敢,孙循低声道:“陛下,形势危急,不如派人向徐智远求援。”

窦至德迟疑:“朕与他征战杀伐,可谓仇深似海。”

“他怎会来援?”

孙循笃定:“徐智远并非目光短浅之人,他一定会来。”

毕竟,唇亡则齿寒。夏国若灭了,高楷下一个对付的,必然是郑国。

封长卿蹙眉:“徐智远纵然来援,但他野心勃勃,须得提防他趁火打劫。”

窦至德点头:“可遣使一试。”

“他若来了,便让至仁接待,务必小心行事。”

“陛下英明!”

……

数日后,齐州。

徐智远好整以暇:“高楷围攻洛阳,窦至德派人求援。”

“你们说,救还是不救?”

“救!”张建兆言简意赅。

“为何?”

“唇亡齿寒,若不出兵相救,待夏国覆灭,我郑国独木难支,恐怕步入后尘。”

徐智远看向其余人:“尔等可有异议?”

曹全政:“陛下,救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不能白救。”

“此话何意?”

“秦、夏、郑,三国鼎立。秦王坐拥七道,夏、郑二国惟有一道,相差悬殊。”

“两国若不联合,只能被高楷各个击破。”

“因此,必救无疑。”

“只是,不能白白出兵。”

“增援夏国之时,不妨伺机而动,趁高楷与窦至德对峙之时,拿下洛阳,占据都畿道。”

“这才是我等最终目的。”

徐智远拊掌赞道:“此言正合我意!”

援救窦至德之时,击退高楷,拿下洛阳,可谓顺手牵羊之举。

“柴公,此去洛阳,劳烦你与朕同行,时时进谏。”

柴让有些不愿:“智远,我不通军事,又无武艺,便在齐州守御都城罢了。”

徐智远皱了下眉头,坚持道:“柴公此言差矣!”

“我郑国将士,大多受你恩惠,甚为感激。你若同去,士气必然振奋。”

“何况,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难道你不想风风光光回返滑州故里,见一见家乡父老?”

柴让意动:“既如此,我便同去。”

“一别经年,确实该回去看看了。”

徐智远笑道:“朕走之后,皇甫懿,你协助大郎,坐镇京城。”

“是!”

三日后,十万郑军从齐州出发,水陆并进,泛舟运粮,沿黄河西上,浩浩荡荡奔赴洛阳。

途经滑州时,老弱妇孺于城外箪食壶浆,向柴让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