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喆、吴伯当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柳城,立即献上捷报。
与此同时,辛志勤上表,以蓟州诸县归顺。
如此一来,整个河北道,二十四州,皆在掌控之中。
众文武齐声道贺:“恭喜主上又得一道,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高楷笑道:“仰赖诸位尽心竭力,共襄盛举。”
王景略建言:“主上,平、营、檀三州,地处边境,与关外各族接壤,至关紧要。”
“须得派人镇守,以保无虞。”
高楷点头:“治玄,有劳你为幽州刺史,坐镇蓟阳,节制平、檀、营三州兵马,防备各族卷土重来。”
“遵令!”
杨烨忽然开口:“主上,这三州民众,屡遭劫掠,十室九空。”
“不如施以仁政,安抚人心。”
高楷从谏如流:“传令,免除三州百姓赋税、徭役。”
“主上仁德!”
诸事商议完毕,大军拔营回返幽州,途经蓟州渔阳城外,忽见一人袒露上身,背负荆棘,跪倒在冰天雪地里。
“罪人辛志勤,有眼无珠,顽抗天军,请秦国公责罚!”
高楷翻身下马,将他扶起来,去荆棘,披上袍服,笑道。
“我未和你说明来意,你有所误会,也属寻常,并无罪责。”
辛志勤仍觉惭愧:“罪人若能及早醒悟,或可相助秦公,早一日平定各族。”
“秦公却不计前嫌,仍然重用,罪人实在无以为报!”
高楷不以为意:“过往之事,一笔勾销,来日,你好好做你的蓟州刺史,使百姓安居乐业,便是对我最好的报答。”
辛志勤重重点头:“微臣纵然粉身碎骨,也会护佑蓟州百姓,竭尽所能使民众安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便好!”高楷拉着他手臂,笑道,“上次前来,未能入城一观。今日,我可要看看你治下,民生如何。”
“主上请!”辛志勤忙不迭地引路。
心中感慨不已:如此明主,难怪得天下七道,麾下文臣武将个个拼死效命。
到了县衙,远远便见一人跪在门外:“罪人韩耀,拜见秦国公!”
高楷看他一眼,颇为惊讶。
小小蓟州,当真人才辈出。辛志勤和这韩耀,皆青气成云,红光氤氲,可为封疆大吏。
“起来吧!”
“如今,河北道初定,你可愿为我效力?”
韩耀大喜下拜:“小人不才,愿为秦公效犬马之劳。”
“既如此,你便为我麾下记室参军。”
“谢主上!”韩耀喜不自胜。
随后,高楷前往幽州坐镇一段时日,即下令班师回朝。
……
都畿道,洛阳,紫微城。
“陛下,幽州传来消息,高楷已然覆灭草原十八部,擒杀四酋,全据整个河北道二十四州。”
窦至德既惊且叹:“如此说来,高楷足足占据七道,将近天下半数。”
“正是!”孙循叹道,“放眼天下,秦国已是神州第一。”
听闻此言,百官尽皆悚然。
半晌后,黄仙芝疑惑:“草原十八部兵强马壮,四酋亦然狡猾。”
“从前,罗士衡、赵德操、庞勋,乃至于刘竞成,皆对其等束手无策。”
“高楷为何能一举平定?”
孙循满脸惊叹:“据闻,高楷设下连环计,离间四位酋长、可汗,使其等自相残杀。”
“随后,不费吹灰之力,将各族大军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