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没听说哪次打了胜仗,谁家会庆祝的如此张扬。
若不表现的谦虚些,只会平白惹来非议,所以,李斯文的每次躬身拱手都格外郑重。
一路走来一路拱手道谢,他脸都快笑僵了。
等自家大门近在咫尺,趁着众人不注意,李斯文身子一矮,紧忙钻进了侍女行列里。
等身影再次出现,已经头也不回的走进了门槛,像是在被什么洪水猛兽追杀那般。
见正主被夸得害臊,一溜烟就不见了踪影,街坊邻居们善意的打趣两句后,便纷纷散开。
但也没各回各家,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到各处角落,继续愤慨激昂。
今天赶上喜庆日子,老兄弟们又纷纷聚了齐,可不能就这样放跑喽,必须喝几盅!
“都说女大十八变,我看这小李二也差不多是这个理。”
阿婶收拾着胡饼吊炉,也不忘帮这群大老爷们打开话匣子:“前些日子还听说,小李二去芙蓉园里打架斗殴。
结果一不留神就成了战功赫赫的小将军,联合秦帅援军斩杀敌军数万,真是后生可畏。”
一个穿着短打的汉子搬来几个长凳,示意老兄弟们纷纷坐下,顺带接话道:
“哈哈,这有啥好震惊的,咱们这条街上别的不多,就是纨绔大少年年都有。
可再等几年,这群嬉笑打闹的小不点,就成了咱们高攀不起的大人物咯!
就是有一点不好,咱们这位小二郎虽说战绩可怖,但说到底还是个小年轻,面子太薄,被夸两句都受得了了。”
布衣打扮的小贩收拾着摊位上的零碎物件,随口和身边人笑谈:
“谁说不是呢,刚才看小公爷脸红耳赤的模样,活脱脱一个大姑娘,比起当年可差远喽!”
一位青袍老朽捻须轻笑,点头接下话茬:
“是极是极,当年李二郎遛狗撵鸡的画面,至今老夫仍历历在目,那可是把左半张脸贴到了右半张脸。”
“老丈,此话怎讲?”
众人琢磨着这两句,听着新鲜但有些不明所以,好奇追问。
“一半不要脸,一半二皮脸!”
青袍老朽捋着胡须,说得一本正经,惹得周围人都是忍俊不禁。
“...”
众人里,唯有布衣小贩目瞪口呆。
自打这位小公爷改头换面以来,罕有人再如此大胆,敢当众讥笑李斯文当年的糗事,尤其是在曹国公府门口。
嬉笑怒骂间将众纨绔当做谈资,那是人之常情。
可当街议论当朝勋公,夸赞还行,若是诋毁还被当事人听了去,那纯粹是自找无妄之灾。
可当扭头望去,却见这位青袍老者,慢慢悠悠的走向国公府大门,然后被侍女家仆恭敬的迎了进去。
哦,怪不得,感情这位老丈是国公府贵客,小公爷的长辈。
那没事了,这语气确实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