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臣目光都放在走进正殿的太子身上时,他就悄悄问清楚了,殿前副都指挥使杨镇斩杀了妙清真人。
杨镇此举明显是杀人灭口。
守着畅春园的禁卫听杨镇的,更听朱强的。殿前都指挥使朱强曾多年戍边,忠君爱国,有他压着杨镇,太子安危就能得到保障。
一场至高无上的权力交接,对不是身在皇宫的太子来说,太危险了。
太子跪在靖平帝尸身前哭了小半个时辰才被劝住,一双眼已肿如核桃。
朱相看在眼里,心头发冷。
太子明明接到了赐死他的圣旨,却一副无事发生的样子,还哭得这么悲痛……
是他们低估了太子的心志。
吕中丞开了口:“国不可一日无君,臣提议,太子殿下今日便在今上面前继位。”
“这……是不是太仓促了?”朱相强撑着反对。
吕中丞看着朱相的眼里有了怀疑:“帝位空悬是国之大忌。朝中重臣、宗室勋贵皆在此处,太子殿下在众臣见证下灵前继位完全符合礼法,有何仓促?”
朱相握了握拳,手心尽是冷汗:“本官以为,还是该把今上遗体迎回皇宫,次日再行灵前继位才妥帖,而不是在这见了血光的畅春园。太子殿下觉得呢?”
不成文的规矩,不论是继承还是受赏,应该多次推脱,以示谦虚。朱相把话头抛给太子,就是等太子拒绝在畅春园继位。
福王谋划这么久肯定不甘心功亏一篑,只要太子没有立刻继位,他这个与福王同乘一条船的就还有希望。
太子闭目哀泣:“孤无心想这些……”
朱相一滞,仿佛第一次认识太子。
这,这还是谦逊有礼的太子殿下吗?
太子没拒绝,也没答应,问题又回到了几位大臣那里。
朱相与吕中丞争执不下,陶枢密开了口:“本官赞同吕中丞的提议。今上是被妖道所害,人心惶惶,更该早早拥立新君,安定人心。”
陶枢密这一表态,朱相立刻落了下风,不由看向福王。
福王微微摇了摇头。
百官皆知他仁善,刚刚又和太子一番叔侄情深,在吕中丞与陶枢密都表态支持太子立刻继位的情况下再反对,就惹人怀疑了。
坏就坏在还没撺掇皇兄赐死太子,皇兄就死在了众臣面前,让他们的谋划落了空。
之后匆匆以矫诏骗杀太子,却失败了。同样因为没想到皇兄会在宴上出事,来畅春园的禁卫没有全换成杨镇的人,就无法以武力强行夺位。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明明皇兄的身体还能撑一段时间,为何今日突然暴毙?偏偏妙清真人一死,就没有了答案。
“本王觉得吕中丞与陶枢密的提议有理。”
朱相的心彻底凉了。
太子能出现在这里,传旨官定然被控制起来了。等太子继位后有了时间审问,传旨官定会把他供出来……
怎么办?
朱相面上毫无血色,只觉这四月底的天比寒冬腊月还冷。
“国不可一日无君,伏请太子殿下早正大位,以安臣民之心。”吕中丞率先跪下。
众臣见四位辅政大臣已达成一致,纷纷拜倒:“伏请太子殿下早正大位,以安臣民之心。”
到了这个时候,太子就必须拒绝了:“孤哀恸欲绝,此事容后再议。”
“请太子殿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太子痛哭,再次拒绝。
有那么一瞬,朱相很想跳起来说不继位正好,奈何他没疯,不得不捏着鼻子与众臣一起再次恳请太子继位。
太子一脸无奈,哽咽应下:“诸卿以江山社稷相责,孤敢不从命……”
秋蘅听到这里,眼睫颤动,泪珠悄然滚落。
大夏的新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