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信访局(2 / 2)

他往烟灰缸里弹灰时,郑青云看见他袖口露出的手表停在三点十分。

郑青云的目光落在烟灰缸里,十几个烟蒂挤在一起,像群沉默的诉说者。

“为什么追不回全部?”

他想起王大伟说张如松脾气倔但心眼实,此刻才明白这倔脾气里藏着多少无奈。

“没有合同就没证据。”

张如松掐灭烟头,指腹在桌面上蹭着:“有的农民工连老板的全名都不知道,只记得是李老板或者王总。”

他拉开抽屉,拿出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十几张皱巴巴的工票:“这是他们唯一的凭证,上面连个公章都没有。”

郑青云的眉头皱了皱,随即说道:“这种经济案件,下次可以跟公安局协商解决,我回头提一下。”

“那可太谢谢您了。”

张如松连忙点头道。

………………

参观完毕之后,郑青云在信访局会议室召开了工作会议。

“张如松同志之前说的,都是信访工作的痛点。”

郑青云把登记表推到桌子中间,敲了敲说道:“但我认为,痛点也是了解民情的窗口。”

他想起赵广杰办公室的藤椅,那些吱呀声或许都是百姓没说出口的诉求。

“宅基地纠纷,表面是邻里矛盾,实际是基层治理的漏洞。农民工维权难,反映的是用工监管的缺位。”

郑青云的手指在桌面上划出弧线:“以后每个信访件,都要附上调查报告,不仅要写问题,更要写根源。”

他看向张如松的时候,发现对方松了线的纽扣终于掉了下来,落在地上发出轻响。

张如松弯腰捡纽扣的动作很慢,像在打捞沉入水底的往事。

“县长说得对。”

他把纽扣攥在手心,直接说道:“我们以前只想着解决眼前事,没往深里挖。”

他忽然提高声音:“明天我们就把所有积案整理出来,按郑县长说的,每个案子都查根源。”

郑青云没有再说什么,很快便离开了信访局。

对他来说,张如松怎么说不重要,重要的地方在于他怎么做。

回到县政府办公室,刘海军很快就把信访局近半年的报告放在了郑青云的办公桌上。

郑青云翻开四月份的月报,想起张如松那颗摇摇欲坠的纽扣,忽然明白,青山县的问题就像这颗纽扣,表面是线松了,实则是布料早已朽坏。

下午三点半,郑青云拨通办公室主任周江的电话,窗外的夕阳正把云朵染成金红色。

“周主任。”

郑青云淡淡地说道:“明天我要去教育局看看。”

“好的,常务。”

周江闻言连忙点头答应着。

不管怎么样,这位新上任的常务副县长,看样子是打算对青山县进行摸底调研了。

只是不知道他到底能调研出什么问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