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状,宗爱连忙奉上一盏温热的酪浆。
拓跋焘接过来慢慢啜饮,酪浆的奶香在口中弥漫。
良久,他才放下银盏,点评道:“可惜,宋弘若能再识些时务,成为大汉朝的驸马,岂不更好?“
这话分明是在说宋弘辜负皇帝美意,拒不休妻尚主之事。
听得此言,高允眉头不自觉地蹙起。
他素来敬重宋弘这般守节不移的臣子,但此刻面对皇帝,却不得不违心进言。
一霎时,高允心思飞转如轮,见皇帝拿眼瞅他,才缓缓道:“臣也是如此以为。宋公接济亲友,是一人之无私;但若能迎娶公主,为君分忧,更是无私于天下。“
言不由衷,高允的手指在袖中微微收紧。
以高允之迂阔,且有如此之论,拓跋焘自松了口气,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
他将身子往前倾了倾,推心置腹道:“河西王叛死后,朕的武威公主,已然守寡快一年了。”
言及此,他目光变得柔和,带着几分愧疚:“有时候,朕会觉得自己真真亏待了她。当年,她是为了朕,才远嫁河西,结果落了一身病伤。眼瞅着公主都三十来岁了,竟形单影只......“
高允见皇帝真情流露,忙接口道:“至尊可为公主择一良配,就像宋弘一样的人物。“
他忖了忖:“公主为国远嫁,劳苦功高,如今正当享夫妻之情,天伦之乐。“
“有人呐,几日前便来求亲了,“拓跋焘的眼中闪过一丝笑意,“朕琢磨着,倒也是个不错的人选,当年公主和亲之后,他也一直守护着公主。只是年龄稍小了些,也不是家中的嫡长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守护公主?非嫡长子?
高允心中一动,这个求亲之人,莫不是李云洲?
其实,大魏并不如汉人那般在乎嫡庶,只不过,因着崔浩近来正倡言整齐人伦、分明族姓,无怪皇帝会有所顾虑。
高允暗忖一时,谨慎进言:“臣以为,为公主择配一事,一是要看这人是否忠于至尊,二是要看公主殿下心系何人,这才能保主君的幸福安乐。“
他说得诚恳,目光坦然迎视皇帝。
一旁,宗爱忍不住扁了扁嘴,心道:都是千年的狐狸,崔浩是看不上鲜卑的“贵种“,高允又是看不上崔浩的“高门“,什么公主的幸福安乐,嘿,说得多好听!
但他面上不显,只是恭敬地站着,仿佛对这些朝政大事毫无兴趣。
听高允如此说,拓跋焘精神为之一振,豁然道:“如此,太医令不是最佳人选。“
“李太医令乃是忠志之士,如今亦是自由之身,臣倒觉得他与公主可成良配。“高允小心观察着皇帝的脸色,“臣不揣冒昧......未知至尊属意于何人?“
念及李云洲与太子关系亲近,高允自然要为他说话。
拓跋焘忽然哈哈大笑,笑声在殿内回荡。他故作神秘地笑笑,指着《后汉书》道:“此人必令公主称心如意。“
说罢,他收敛笑容,正色道:“来!往下念,往下念。“
高允看出皇帝不欲多言,便顺从地接过书卷,继续为其讲解。
但心中却难免生出歧念,一时挂着公主的婚事,一时又想起崔浩那套整齐人伦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