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 孟秧(1 / 2)

全校对孟秧这位文学社副社长好奇的,可不只是左悉一人。

在蜀大附中,孟秧是文学副社长、但她可不只是文学社副社长。

孟秧的成绩优异、同时长得也十分好看。

成绩好意味着她的相片能经常带着一句励志格言和名次,出现在每次考试排名后的光荣榜上。

而样貌好就意味着……全校学生每次路过光荣榜,都会第一眼注意到孟秧。

当然,文学社每个月发行的月刊偶尔出现的孟秧作品,也为她的人设增加了几分热度。

孟秧在知名度方面、几乎理所当然地是左悉的反面——她是近乎校园名人般的存在。

左悉在加入文学社之前,就听到过她的很多传闻。

活泼而温柔、犹如太阳般的女生,几乎没有和人起过冲突。有着很多朋友,领导力也很强,在包括文学社之内的很多圈子也都是中心人物,每次出现、似乎身边都簇拥着不同的人。

而且有八卦说,她似乎在被理科班同样成绩优异相貌出众的另一位校园名人追求。

但起初,左悉是并不在意孟秧的。

她不在乎这种校园言情小说般的“主角”。

虽然孟秧在蜀大附中是名人,可这样的“主角”太过廉价——每个学校每一届都会这样一个因为脸蛋漂亮而被关注的家伙,恰好还成绩好或者有什么才艺的也很常见。

左悉不喜欢那些廉价小说和角色。

直到上学期期中后的一天,她在读完了手头的《虚构集》与《七个疯子》、课桌里目前剩下的书都已经看了五遍以上的晚自习夜晚,鬼使神差地翻开了在她看来并无阅读价值的文学社月刊。

但是,抱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的左悉,却被里面的一篇短篇小说给吸引了。

那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孟秧。

介于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虽然痛苦但是平淡、并不过分渲染苦难的克制情感内核,完全符合左悉对文学的审美。

而即使抛开主观审美、客观上来讲,这篇文章的水准也很高。

于是,晚自习期间、左悉罕见地和同桌的男生搭话了,询问起了关于“孟秧”学姐的事情。

同桌虽然惊讶,但是高中生在晚自习是很乐意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的。

而左悉听着对方的描述、回忆起了之前听到的一些传言,不由得皱眉。

“怎么会呢?”

能够写出这样荒诞嘲弄文字的文学天才,怎么会有着如此“充实美满幸福”的校园生活、怎么会如此地对生活富有热情?

难道她是那种“把痛苦留给读者”的类型吗?

但那小说看起来又像是某种程度上的自述。

带着这份困惑与一点点好奇,原本不打算加入任何社团的左悉、加入了文学社。

左悉当然没有一加入文学社就直接接近孟秧,她只是正常参加社团活动、慢慢和对方以正常的速度熟稔、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对方的生活。

而在日常的攀谈中左悉能得知,孟秧的阅读量确实很大,算是同龄人之中为数不多看得文学作品和自己一个数量级的。

而且,熟悉后才发现,孟秧也出生于书香门第。

母亲曾经是知名记者、如今专攻非虚构写作理论——左悉甚至看过她母亲写的书籍。

而她的父亲,更是名俄国文学领域的专家。

“难道她的作品、只是源自于基因里的天赋和从小的熏陶吗?”

“所以她才会在能创作出那种作品的前提下、还保持着这样热忱的性格和对生活的热情?”

左悉倒是不觉得文学作品一定源于苦难、更不觉得作家一定都是痛苦的。

可那样底色苍凉的作品、那样如皮肤下血管破裂的淤青被按压时阵阵钝痛的文字,真的不需要创作者源自内心的痛苦吗?

但自己这半年来所见,孟秧学姐确实没有流露出痛苦。

她也确实待人热情、友善——整个文学社里,孟秧学姐差不多是最关心她的了。

虽然左悉大多负责校对工作、几次偶尔尝试的社内投稿都没有被审核通过,但是作为副社长、能看到所有人投稿的孟秧不止一次鼓励过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