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敲定工业园区方案(1 / 2)

工业园区的选址确定后,祁同伟开始思考园区的定位。

希春县的工业园区,入驻的行业有有电子、医药、食品、电器、饮料、酒、建材、造纸、服装等行业。

因此,工业园区的定位为:山安精密轻工生态产业园、锦城轻工食品原材料深加工出口创汇基地、西南花园式精密加工产业示范区。

这样既覆盖全门类,又又符合九十年代“精密加工+轻工食品+出口创汇+生态型”的要求。

到时候把工业园区分为精密加工、轻工食品和原材料深加工三个板块。

具体的规划,交于城建局负责。

对于选址范围内的村子和居民,祁同伟觉得可以全部搬到山安镇上去,给他们在镇上专门修建小区。

这样,有利于山安镇城镇的发展。

要是有的人家不愿意搬去镇上,那就在附近集中安置。

然后是交通,祁同伟觉得需要改一下之前的方案。

希春县到市里的老公路要去临邛绕,全长八九十公里。

而且弯多、穿场镇多,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市里。

而希春县还有另一条经三渡去市里的公路,全长七十多公里。

刚经过加宽取直改造,线形更直、不绕场镇,两个小时就可以到达市里。

因此,选择升级经三渡去市里的这一条公路更适合。

当然,直接扩宽这条路会影响工业园区前期的运输,得设计新路线。

这样,得过渡性补强这条经三渡去市里的公路,补强路段为山安镇到三渡城区。

新路线从县城到山安镇工业区,并连接山安镇,然后从山安镇工业园区到三渡县兴普镇,修建一条Ⅰ级双向6车道的公路。

虽然代价比较大,需要8亿左右。

但可以满足未来二三十年的交通需求,一步到位,不用后续再升级,后续只需罩面养护。

12月12号,祁同伟召开了关于工业园区的第二次政府办公会。

“这几天,我去山安镇实地考察了一下,已经把选址定下来了。

就在山安镇河对面的北部那一片。

为了让咱们县的工业园以后在全市甚至全省有竞争力,我认为可以把面积再扩大一倍,变成亩。

然后征地,搞三通一平。

在三通一平的同时修建30 万 m2 标准多层框架厂房,并按 1∶1修建厂区道路、绿化、堆场和停车场。

供已经引进的43家企业入驻和后续的引进的企业入驻。

交通方面,我发现之前的办法还是不行,县里通往市里的老公路太绕了,通行时间太长。

最好的办法是修建一条县城到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到三渡县兴普镇的Ⅰ级双向6车道公路。

一劳永逸地解决工业园区和县城的交通。

县城和工业园区的前期的运输,通过过渡性补强县城到三渡县城区的老公路来解决。

关于电力,从临邛和三渡各拉一条110kV线路到工业园区,然后再从工业园区拉到县城。

关于工业园区的用水和县城的用水,我认为最好是从灌江河干渠引水,然后铺设管道引到工业园区和县城。

水口前增设 1 座絮凝-沉淀-过滤一体化净水站,按照日均用水量13万m3铺设专用管道。

以上是我个人的想法,大家都谈谈自己的想法或看看有什么补充的?”

祁同伟说道。

“祁县长,咱们县内不是几个水库吗?为什么要去灌江河干渠引入?”

董喜颜问道。

“因为那些水库是市里的饮用水水源,如果我们从那些水库引入,会造成市里的饮用水水源不足。”

祁同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