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地下室、保温和窗棂(1 / 2)

“主体结构上大概就这么多,对了还有地下室,这个江生你来考虑,除了水池的区域,其他地方都挖空,在防水防潮的技术上用现行最好的标准来做。”

两个老头儿对这个荒诞的要求很无语。

“你要做人防?”

“可以按照人防的标准来,采用钢筋做骨,水泥浇筑的方式,怎么结实怎么来。”

“你上哪弄那么多钢筋水泥去?”

“山人自有妙计!

西跨院这边有车库的出入口,所以进了一进之后要有通往地下的停车入口,停车场的面积基本以整个西跨院为主,后面大概三进的位置留出来做整个院落的应急电源的动力区,我会安置一台柴油发电机,江生你在后面的时候要给做好隔音散热的设计。

中院的地下,从二进的位置开始,分隔一些隔间出来,出入口可以在主楼的西侧设置一个,三进的厢房用一个房间做个大一点的出入口。

东跨院的地下实际上只有地面的一半,这边同样设计一个大一点的出入口。

在采光和通风上要仔细考虑。”

在地下室采光上,李剑垚先考虑用采光球导太阳光线,但好像这时候这项技术还没有,能用个玻璃瓦或者玻璃天井来采光就好像已经很先进了,索性没提及采光的问题,大不了用灯就是了。

“你这个工程量着实不小,打算是干个三年五年的?”

于先生和罗先生认为这个工程量如果以传统施工的方式,时间跨度会特别的久,但他们忽视了金钱的力量。

尤其是现在搞的话,不用复杂的审批,要是几十年后再搞,光是走流程都能累死个人。

而且地下的一层的这个深度对于日后京城的地下城建设没有任何影响,如果是地铁的话,那在地下更深的位置,这边又不是线路规划内。

高度上,既远离禁飞区,两层再高能高到哪去,这点手续的问题只要把工程给城建公司,他们自己都能帮着搞定。

“当然不,我打算施工让京建旗下的城建公司来做,他们只要钱给的足,工作效率是没得说的。

地下工程搞定之后,地面的建筑还得麻烦您两位帮忙看着点,除却必要的钢筋水泥外,其他地面建筑我想采用青砖和白灰糯米浆的方式来做。”

钢筋水泥的,想要足够牢固,得在水泥标号上下功夫,但李剑垚除了去免费借,估计是找不到强度太高的水泥的。

一层、二层这样的建筑,采用白灰糯米浆来做黏合,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那就是真的不腐不风化,可靠的很,而且看过千篇一律的水泥,白灰会舒服很多。

“能用木料的地方就不必非要用钢筋水泥来替代,只要结构的强度能保证就成。

像是门廊的立柱,有的仿古建筑采用水泥浇筑的方式,外面再涂抹颜料来掩饰,我承认那种方式的可塑性比较强,像是欧洲的一些古迹啥的,那搞的含铁量比铁矿场都丰富,咱们这里肯定是不行的。

至于木料,两位大可放心,用花梨紫檀是过分了,红松、樟松、杉木之类的是容易得很。

如果两位觉得用红木好一点,我也能搞来非洲的一些木料,比如非洲花梨、黑檀、血檀、柚木、黄漆木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