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未命草稿(2 / 2)

百姓们看到告示后,纷纷响应。他们心中对新政的感激之情如潮水般涌来,对顾行晋的敬佩之意也愈发深厚。一时间,一封封饱含着对新政认可和对顾行晋支持的上书如雪片般飞向皇宫。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抖着双手,认真地写下自己的心声:“顾大人是我们的恩人,新政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不能让他蒙冤,恳请陛下明察秋毫,还顾大人一个清白。”

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也激动地说道:“新政给了我们希望,让我们有了更好的未来。我们要团结起来,支持新政,支持顾大人。”

然而,“顾行晋在狱中还能煽动百姓,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守旧派势力开始商议对策,试图阻止百姓的请愿。他们聚集在一间豪华的府邸中,气氛紧张而压抑。

为首的老臣满脸愤怒,用力拍打着桌子,怒吼道:“这个顾行晋,在狱中都不安分,竟然还能让百姓为他上书。我们必须想办法阻止,否则事情会越来越糟。”

一位大臣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我们可以派人去各个城镇,散布谣言,说新政会带来灾难,让百姓不再支持新政和顾行晋。就像在清澈的水中投入一颗石子,搅乱原本平静的局面。”

另一位大臣却摇了摇头,担忧地说:“此举太过冒险,百姓对新政的好处有目共睹。如果被他们发现我们在故意抹黑,反而会引发民愤,对我们更加不利。”

众人争论不休,一时之间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时,一位谋士缓缓站起身来,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狡黠的光芒。“我们可以在陛下那里下功夫,让陛下对百姓的上书产生怀疑。比如,说这些上书是顾行晋暗中指使的,是他为了洗脱罪名而耍的手段。只要陛下对这些上书产生怀疑,我们就能阻止事情的发展。”

守旧派们听了,纷纷点头,觉得此计可行。于是,他们开始四处活动,寻找机会在陛下耳边进谗言。

而此时,魏济和幕僚们仍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收集证据的工作。他们在各个地方小心翼翼地与百姓交流,收集着宝贵的证言和账本。每一份证据都来之不易,他们就像寻宝者一样,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能够拯救新政和顾行晋的关键宝物。

在一个小镇上,幕僚们找到了一位曾经贫困潦倒的农夫。农夫满脸感激地对他们说:“自从新政推行后,我们家分到了更多的土地,还有官府提供的种子和农具。现在庄稼收成好了,生活也有了盼头。顾大人是个好人,新政是个好政策啊。”

幕僚们认真地记录下农夫的话,仿佛记录下了新政带来的希望和温暖。他们知道,这些朴实的话语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然而,在收集证据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守旧派在各地安插了眼线,时刻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有一次,一位幕僚在收集账本时,被守旧派的眼线发现了。眼线立刻通知了当地的守旧势力,一群打手很快就围了过来。

幕僚们毫不畏惧,他们与打手们展开了激烈的对峙。一位幕僚大声说道:“我们是为了百姓的利益,为了新政的推行而收集证据。你们阻止不了正义的力量。”

打手们听了,有些犹豫,但为首的人却恶狠狠地说:“不管你们为了什么,今天都别想带走这些东西。”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周围的百姓得知了消息,纷纷赶来相助。他们拿着锄头、镰刀等农具,将打手们团团围住。一位老者大声喊道:“你们这些坏人,不要破坏我们的好日子。顾大人和新政是为了我们好,你们要是敢乱来,我们绝不答应。”

打手们见势不妙,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幕僚们在百姓的帮助下,顺利地拿到了账本,继续他们的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封封百姓的上书不断地送到皇宫。新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堆积如山的上书,心中也开始产生了动摇。他原本对顾行晋心存疑虑,但看到百姓如此支持新政和顾行晋,他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情。

守旧派们得知百姓的上书越来越多,心中十分焦急。他们加快了在新帝面前进谗言的步伐。在一次朝会上,一位守旧派大臣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说:“陛下,这些上书都是顾行晋暗中指使的。他妄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洗脱罪名,继续推行他那祸国殃民的新政。请陛下明察。”

新帝听了,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有些不悦。他看了看大臣,没有立刻表态。而此时,支持新政的大臣们也纷纷站出来为顾行晋和新政辩护。朝堂上顿时陷入了激烈的争论之中,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在这场激烈的斗争中,顾行晋在狱中依然保持着冷静。他知道,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刻,他必须等待时机,等待魏济和幕僚们收集到足够的证据,等待百姓的声音能够真正打动新帝。他就像一位沉默的战士,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等待着冲锋的号角。

而魏济则在外面四处奔波,协调着各方的力量。他一方面催促幕僚们加快收集证据的速度,另一方面关注着朝堂上的局势,与支持新政的大臣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知道,这场与守旧派的斗争就像一场漫长而艰苦的马拉松,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