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行晋见新帝如此决绝,心中那股愤懑与不甘如汹涌的潮水般肆意翻涌。他双拳紧握,指甲几乎嵌入掌心,指节因用力而泛出苍白之色。嘴唇微微颤抖,似有千言万语欲脱口而出,却又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无奈之下,他只能拖着沉重的步伐,缓缓退下。
走出皇宫,那朱红色的宫门在他眼中仿佛一道巨大的屏障,隔绝了他与心中理想的距离。他驻足良久,眼神空洞而迷茫,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他深知,这一次新政的暂停,或许就意味着无数个日夜的心血、无数次的奔波操劳、无数个精心谋划的方案都将化为泡影。那些曾经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憧憬,此刻就像五彩斑斓的肥皂泡,在现实的狂风中瞬间破碎。
回到府邸,顾行晋径直走进书房,将自己重重地关在里面。书房内,书桌上堆满了新政的各项方案和规划,纸张杂乱地散落着,仿佛是他此刻混乱内心的写照。他呆坐在椅子上,目光呆滞地望着这些文件,思绪却早已飘远。那些为新政付出的点点滴滴,如同一部无声的电影,在他的脑海中不断放映。
他的幕僚们听闻此事,纷纷前来劝慰。他们轻轻地敲着书房的门,声音温柔而关切:“大人,您莫要太过伤心,这不过是一时的挫折,咱们还有机会。”“是啊,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然而,此时的顾行晋,只想独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思考接下来的路该如何走。他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声音低沉而冰冷:“你们都退下吧,让我一个人静一静。”幕僚们无奈地对视一眼,只好默默地退下。
然而,朝堂上的局势并未因为新政的暂停而平静下来。守旧大臣们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见新政暂停,愈发嚣张起来。他们聚在一起,密谋着如何对顾行晋进行更猛烈的弹劾。这些守旧大臣们,大多出身于世家大族,他们享受着旧制度带来的种种特权和利益,新政的推行无疑触动了他们的奶酪。
他们四处散布谣言,说顾行晋心怀不轨,妄图通过新政来谋取私利,搅乱朝纲。这些谣言就像病毒一样,迅速在朝堂和民间传播开来。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和百姓,开始对顾行晋产生误解和质疑。一时间,顾行晋在朝中的名声变得十分糟糕,许多原本支持他的官员也开始动摇。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担心继续支持顾行晋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新帝面对这些弹劾奏章,心中也十分矛盾。他坐在龙椅上,手中拿着那些弹劾顾行晋的奏章,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他一方面觉得顾行晋是真心为了国家好,新政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国家变得更加繁荣富强。顾行晋那日夜操劳的身影、对新政的执着和热情,都让他心生敬佩。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守旧势力的进一步反弹会危及自己的统治。守旧大臣们在朝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一场政治风暴。在这种两难的境地中,新帝逐渐对顾行晋产生了疏离之感。
面对朝中诸位大臣们的挑事,顾行晋尚且能够容忍。他深知,改革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重重阻力。但新帝对他的疏远却让他实在心寒。他永远记得,当初新帝亲自找他商讨新政时的场景。那一天,阳光明媚,新帝坐在书房里,眼神中充满了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期待。他拉着顾行晋的手,语重心长地说:“爱卿,朕深知国家如今面临诸多问题,急需改革。朕相信你有能力推行新政,让国家焕然一新。”那一刻,顾行晋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发誓一定要竭尽全力,不辜负新帝的信任。
然而,如今在这样紧要关头,新帝却将他给抛弃了。他开始怀疑,当初在新帝支持下,推行新政的决定就是错的。新帝就像一个善变的孩子,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改变了自己的立场。他觉得自己就像新帝手中的一颗棋子,在需要的时候被拿出来使用,在不需要的时候就被随意丢弃。
顾行晋满心悲凉,那些日日夜夜为新政操劳的画面如潮水般在他脑海中翻涌。他曾无数次挑灯夜战,在昏暗的烛光下,仔细研读各种书籍和资料,精心谋划新政的每一个细节。他的眼睛因为长时间的熬夜而布满血丝,手指因为不停地书写而磨出了茧子。他也曾不顾疲惫地奔走于各个衙门,与官员们沟通交流,协调各方利益,只为新政能够顺利推行。他无数次地向百姓们宣传新政的好处,看着他们眼中燃起的希望之光,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可如今,新帝的疏离就像一盆冷水,将他心中的热情彻底浇灭。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冰冷的世界,四周都是无尽的黑暗和孤独。此后,顾行晋在朝堂上愈发沉默。每次上朝,他只是静静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身形略显佝偻,眼神黯淡无光。他不再像以往那样积极建言献策,不再主动参与朝堂上的讨论。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和绝望,觉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都变得毫无意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守旧大臣们见状,更加肆无忌惮。他们认为顾行晋已经失去了新帝的信任,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对象。他们的弹劾之声愈发尖锐,甚至开始在朝堂上公然指责顾行晋的种种“罪行”。他们言辞激烈,唾沫横飞,仿佛要将顾行晋彻底打倒在地。而新帝在一旁,只是默默地听着,很少为顾行晋说上一句公道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冷漠,仿佛顾行晋已经不再是他曾经信任的臣子。
有一次,在朝堂上讨论国家财政问题时,一位守旧大臣故意将矛头指向顾行晋。这位大臣身材肥胖,穿着华丽的朝服,脸上带着一副傲慢的神情。他站在朝堂中央,声音洪亮地说:“陛下,如今国家财政吃紧,皆是顾行晋推行新政所致。他那新政,劳民伤财,毫无益处,才让国家陷入如此困境。”其他守旧大臣们也随声附和,有的点头称是,有的大声叫嚷,朝堂上顿时一片嘈杂。
顾行晋看着新帝,眼中满是期待,希望新帝能为自己说句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哀求,仿佛在说:“陛下,您还记得当初我们一起的承诺吗?您难道真的不相信我了吗?”然而,新帝只是微微皱了皱眉头,并未表态。他的目光在朝堂上扫了一圈,然后落在了顾行晋身上,但那眼神中没有一丝温暖和信任。
那一刻,顾行晋的心彻底凉了。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世界遗弃的孤儿,孤立无援。他缓缓地站出来,声音低沉却坚定地说:“诸位大人,新政推行以来,虽遇到一些困难,但也并非毫无成效。我们在农业方面推行的新的种植技术,让一些地区的粮食产量有所增加;在商业方面,开放了更多的市场,促进了贸易的发展。不能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