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1章 欺瞒时代
“奇观建筑,是高等仪式的一环?”古塔蕾丝有些惊讶的道:“这么说来,图尼塔修建水晶城这座奇观,其实是在为一个大型仪式做准备?”
格莱普尼尔看了古塔蕾丝一眼,淡淡道:“是不是,继续听下去就知道了。”
话毕,格莱普尼尔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起第三块拼图对应的故事——《圣尸结晶的共鸣》。
“圣尸结晶,我想你们应该都听说过了。”
“说直白点,圣尸结晶就是晶目族人的尸体。”
晶目族人的特征很明显,他们的皮肤如透明琉璃、血肉似无色液金、骨骼则像是冻土上的冰柱。整个人,就宛如冰晶所化。
事实也的确如此,正常的人,死后都会经历腐烂、归墟的过程。而晶目族则不一样,他们死后会变成一块人形的透明结晶。
而这块透明结晶,就是所谓的“圣尸结晶”。
“当初,图尼塔在建造水晶城的时候,一开始还是正常建设。以永冻之土为基地,以不融之冰为墙面,以不燃之霜为点缀……但随着建造进入收尾阶段,图尼塔突然对长老会下达了一个新的要求。”
图尼塔的命令很奇怪,当时所有长老会的成员,在看到这个命令时,都下意识的拒绝。
因为,图尼塔的命令是——以后,所有新死之人所化的圣尸结晶将融入墙面,作为筑造水晶城的材料。
圣尸结晶,是晶目族人的尸体。晶目族虽然外形和人类相去甚远,但在对待逝者的态度上,一开始和人类差不多。
长老会一致认同,这是一种亵渎逝者的行为,绝对不能容忍。哪怕下达命令的是先知阁下,也要做出反抗。
面对激烈抗拒的长老们,图尼塔也没有反对,只是在暗中,他以自己的名义向自己的拥趸,下达了同样的命令。
图尼塔作为一族先知,对于很多拥趸来说,是神灵一般的存在。图尼塔的命令,虽然听上去有些大逆不道,但对于狂信者而言,“神”的旨意怎敢质疑?再说了,图尼塔先知的命令是——未来新死之人所化圣尸结晶融入水晶城——又不是一定会是自己死,短时间内也波及不到自己,支持一下也无妨。
再加上,图尼塔的水晶城是开放给所有族人的,对于一些底层群众而言,这就是再造之恩。以前他们死后,尸身随意的埋葬在冻土荒原,如今融入水晶城,等于变相的陪伴着后代,这比抛尸荒野简直好上太多。
一时间,从上到下,支持者甚多。
估计,从古至今也只有图尼塔这位先知能做到这一点了,让上流贵族与底层群众在同一个政策上,达成了共识。
不过,民众的共识并不能立刻掀翻长老会的共识。
长老会仍旧不愿意让圣尸结晶融入水晶城。
图尼塔对长老会的顽固,还是没有做出任何举动,只是默默等待着一个时间点。
半个月后,时机来了。
一个晶目族的卫兵,在巡逻时,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冰风之劫,被冰风掀起不知所踪。
说是失踪,但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遇到冰风之劫,这位晶目族卫兵必死无疑。尸体估计都被卷到了数百里、甚至数千里的未知荒地。
这位卫兵的家人想要寻找到他,哪怕是尸体也行。
他们不断的找人,祈求卫兵队寻找。但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卫兵队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这时,他们想到了图尼塔先知的命令。
——将新死之人要融入冰晶城。
如果这个命令要执行的话,必然要先找到卫兵的尸体。
用这个理由,他们层层上报,最终被图尼塔所知。图尼塔先知没有任何迟疑,立刻动用各种力量,开始搜寻那位遭遇劫难的卫兵。
在冰风之劫过去后,仅仅用了一天半,便找到了百里外的卫兵。
对方如所有人的预料,已然死去,化为了人形的结晶。
在家人悲伤的注视下,他以圣尸结晶之名,融入到了水晶城。
因为有民意支撑,连长老会都不敢对此有意见,只能默许。
这件事过后,风暴慢慢平息。
一晃半年过去了。
这段时间,也有晶目族人死去,但这些死去的人,都按照传统方式下葬。哪怕他们家人都很支持先知,但支持归支持,死了还是要按原本的方式去做。
图尼塔对此也没有任何的表示,直到某一天,他让所有长老会的人齐聚一堂。
当着众长老的面,带领一位流浪的无知少年,进入到自己的密室。
半日之后,流浪少年再出现时,已然变了一个人。
之前,他无知且怯懦。但现在,他不仅识字,也有了自己的主见,哪怕达不到学者的高度,但已经超越了大部分的普通人。
之前,他虽有点力气,但却没有任何超凡能力,战斗也毫无章法;可现在,他不仅能操纵晶壳,还能使用冰晶的力量。
前后如此悬殊的差距,让长老会的人都震惊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面对长老会的疑惑,图尼塔给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解释:“圣尸结晶的共鸣。”
按照图尼塔的说法,水晶城的图纸是他无意中获得的,拥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只要将圣尸结晶融入水晶城后,一旦圣尸结晶出现了共鸣,那么意味着水晶城内将出现一位能继承圣尸结晶内传承的人。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圣尸结晶在水晶城内,可以化为传承能力与知识的媒介……前提是,共鸣。
而这位流浪的少年,与之前死在冰风之劫的那位卫兵,产生了共鸣。
于是,就有了当下的情况。
流浪少年继承了圣尸结晶里的传承,获得了对方的一部分能力以及知识,从一介无用者,成为了水晶城的中坚力量。
图尼塔的这番话,宛如丢入死寂池水里的石子。
一石便激起了千层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