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询问笔录(2 / 2)

明朝位面。

宋濂回忆了一下听姜海蓝提到过的诈骗案件,他掐着指头,“诈骗罪,电信诈骗,信用卡诈骗,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帮助网络什么来着?再加上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

他无奈地摇了摇头,“骗子的手段还真是多。”

种类多、更新快,简直防不胜防。

不过也是因为天幕上那个世界有手机、电脑和网络吧?骗人变得很方便,把钱转出去也变得很方便。

但像今天说的集资诈骗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宋濂没忍住叹了口气,这就是教导大家别随便借钱给别人,否则,就算法院判对方还钱,就算对方确实犯了罪要坐牢,但如果对方真的没有钱,能怎么办呢?

借出去的钱要不回来了啊。

大明有一些“有心人”从天幕上学了诈骗手段,组织团伙,专门研究怎么从百姓手里骗钱。

有部分警惕性低的、心存贪欲的、怀有侥幸心理的人,被骗走了大笔。

好在一开始陛下就担心有人学坏不学好,召令各地官吏向百姓宣传防诈知识,同时严厉打击诈骗团伙。

几个月下来也是小有成果,追回了一些钱——他们现在可不像天幕上那么容易把钱转不见,也把一批骗子送进了监狱。

只是陛下对此不是很满意,按他的想法最好不要有骗子,最好不要有人蠢到被骗。

累死累活的官吏们表示:“呵呵。”

杨慎望着天幕,忽地叹道,“人心啊。”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可只要有人心存贪欲,诈骗就不会消除。

无论是骗人还是被人骗。

无论是过去、现在、未来。

你看天幕上那个国家,反诈宣传做得那么多,还搞了一个反诈的什么哎批批……但把银行卡拿给别人用的、帮助别人过账的案子,还是层出不穷。

他摸了摸胡子,眉眼舒展开。

那就只好一代代地宣传、打击。

帮一把不是特别傻的人,把骗子送进大牢。

总之不可能因为诈骗案件消除不了就干脆放着不管,再麻烦再难,也要一个一个地打击下去。

杨慎定定地盯着左手边的一棵树,上次姜海蓝他们律所的所长讲课的时候是怎么说的来着?

好像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这话说得可真好。

唐寅负手而立,听着那个疑似犯人的中年男人和姜海蓝的同僚一问一答。

听着听着,他露出古怪的表情,似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轻嗤了声,“姜海蓝他们不会真信了吧?”

这人看起来就没有讲老实话,或者说,至少他是隐瞒了一些事情的。

但姜海蓝脸上没什么表情,安安静静地看着坐在她对面的两个男人,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她的同僚倒是面带微笑,全程好声好气地按照他自己的节奏提问。

从表情看不出来他们信不信。

因此听到姜海蓝“说”,“不要太相信你的当事人。”唐寅有一种微妙的欣慰感。

归有光听着姜海蓝的三个“比如”,撑不住笑了起来。

所谓春秋笔法么?

当事人讲的也确实是事实,只是没把案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全部讲出来。

但却足够骗过不知情的人。

可是你骗不了公检法啊。

案件事实在那里,一查就清楚。然后该怎么判就怎么判,该坐几年牢就坐几年牢。

欺骗他人又有什么用?

让他人和自己一起骂政府、骂律法不公?

能翻案吗?

不能。

那就是单纯想面子上好看一点?

告诉周围知道他坐过牢的人,他其实是冤枉的,他本身没有太大错处。周围人又不会去调查案件真相,他说什么信什么,可能真觉得他无辜。

……行吧。

一个被冤枉的人和一个犯过法的人,周围人看他的目光确实不同。

归有光心想,人总是趋利避害的,甚至谎话说多了自己都信了。就像是小孩子,他们会在脑内想象出一个有利于自己的事实,而忘记对自己不利的事实。

冯梦龙执笔,笔下行云流水,记下了姜海蓝说的三个“比如”。

有意思,他想,我可以以此作为参考,写一个故事。

一个撒谎的人误导他人,导致了一个不好的结果,但骗子最终自食恶果的故事。

好叫看到故事的人明白,遇到觉得奇葩的事多问一句为什么,也许会打开一扇新的大门,听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真相。

说写就写!

他另铺开一张纸,沉吟片刻,在纸上写上了标题。

然后精神振奋地往下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