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听清楚了,东海的君子六艺,就是刀、枪、棍、棒、弩、游水。
什么四书五经,谁有那功夫,门槛太高了,就是从军,一人从军,全家受益,一人从军,全村骄傲,家里从军的越多,全家地位越高,这是台州城乃至东海三道的共识。
读书,那是自家孩子要干的事,爷们就要从军,加入舟师,楚大帅说了,海外有抢不完的钱,占不完的地,夺不完的好处,钱财、土地、荣誉、地位,只要加入舟师,一切都不是问题,都会有。
这不,如今楚大帅已经带着舟师军伍去给三道百姓复仇去了,用不了多久,灭了所有瀛贼,还要出海,瀛贼那座破岛,咱昌人根本不稀罕,海外有的是,比瀛岛大多了。
楚文盛知道楚擎已经出海了,并不急于前往郭城,陪着老昌大黄俩人在台州城中随意走动。
入了城,众人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完全不同,台州城不繁华,但是十分繁荣,这种繁荣不是说有多少高门大院,多少精美的建筑,而是关于百姓。
百姓们很忙碌,这种忙碌有别于京中百姓。
京中百姓的忙碌,只是奔波,为生活所累,不,不是生活,而是生存。
而台州城百姓忙碌,充实、欢喜。
百姓们的神情,让老四想到了自己刚登基的时候,那时的自己愿意每天忙碌,为了国朝,为了百姓,为了选…选择当一个明君。
不由得,老四想起了楚擎曾经对他说过的一番话,关于“希望”。
当昌朝的子民没了希望时,哪怕再是繁荣,也是虚假的。
因为这种经过粉饰的繁荣,都是靠着百姓们的血与汗铸就的。
百姓付出了血与汗,不是为了希望,而是为了虚假的繁荣。
只有希望,昌朝百姓有了希望,这种繁荣才不算是虚假,才是真真切切摸的着看的见的,希望,是国民的,而有希望为了希望为之奋斗的国民,才是国家最牢靠的基石。
百姓们只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哪怕大昌朝看起来再强大,也不过是空中阁楼罢了。
黄老四很满意,对老十赞不绝口,因为人们都以从军为荣,人们都愿为国家而战。
反观昌敖就是很闹心了。
老昌觉得自己可能退位退早了。
最近他突然意识到一些事情,关于国朝变化。
前段时间黄老四找他炫耀,北关凉戎的问题解决了,南关番蛮的问题解决了,各道的税收猛增,世家都夹着尾巴做人,户部也不叫穷了,国库的钱越来越多,官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一茬比一茬能干。
原本太上皇是很高兴的,可越想越不对劲,因为很多事都和楚家有关。
收拾世家,千骑营下的手,千骑营扛把子是楚擎。
收拾凉戎,也是小楚先去的,老楚再收尾,南关是老楚解决的。
至于户部赋税的事,最开始也是楚擎开的头。
太上皇是越寻思越不对劲,老四好像直接躺赢了。
那如果这么算的话,当初他不退位,再抗个小半年,或者直接提拔楚文盛,然后顺道让楚擎“出道”,现在躺赢的应该是他才对啊。
昌敖不开心了,老楚,是我兄弟,小楚,是我大外甥,那我…那我退位干什么,这不是有病吗!
闹心扒拉的昌敖也不愿意逛了,气呼呼的来到了知州府。
知州没见到,祝明远去郭城了,就一个文吏主政。
老四也懵了,望着长的和几内亚大狒狒似的黑面书生。
“知州不在城中,成何体统!”
老四站在正堂之中,满面不爽。
几内亚大…不是,高凤煌同样瞅着老四,更不爽了。
换了眼前,不,换了其他地方,知州府哪是谁想进就进的,唯独东海三道这边,包括台州城,知州府现在就和办事处似的,谁都能来,百姓、商贾、军伍,大大小小的事务,只要是有正事,都可以进来,所以门口的衙役一听说是找知州的,也没多问,更没拦着,直接放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