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诗这些天的生意可以说好出天际,每天的两场都是满客。
这就是口碑,在雪灾期间没有涨价,而且狠狠在苏沪杭三地刷足了存在感。
现在这三座城市的这家连锁自助可以说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谁都知道这里物超所值,好吃不贵。
有了这个基础,萧楚生再想往外扩张就容易多了。
不过这么久了,各家店冷库里囤的肉也确实快要见底,这也跟这些天西诗的菜品结构有关系,毕竟新鲜蔬菜什么的采购不到,甜品什么的就更别说。
就连那些手工制作的饺子也换成了平替的速冻饺,但客人们完全能理解这种特殊时期商家的难处。
别人家一个肉菜敢要一百,这里八十八不限量,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所以三地的西诗尽管这些天每天满客,但其实非但没赔钱,甚至还是正常盈利,只不过没有别家那么发灾难财。
但这种正常盈利带来的长期影响才是最夸张的,所以萧楚生根本不急。
除了西诗,奶茶店和炸货店在大学城以外的地方也是正常盈利,但是品类变得比较单一,比如炸串只剩下那些冻肉能做的。
而奶茶店,需要新鲜水果参与的,例如杨枝甘露这种招牌都没法做。
牛奶反倒简单,萧楚生把原本天气没那么冷时候做冰激凌的牛奶用利乐包装封装起来后存放在了各地西诗的冷库里。
这样子牛奶们就能轻松存放超过一个月,然后定期从牧场送奶就没问题了。
虽然口感会稍微下降,但还是那个道理,人家在这种最艰难的时刻没涨价,没落井下石,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所以就跟西诗一样,两家奶茶品牌和大炸汇这些天都是几乎天天爆单。
其中最意外的还是大炸汇,本来大炸汇就是个小店,萧楚生奔着赚点小钱,后期等品牌做起来后搞加盟,赚加盟费。
如果可能,再混个上市就套现跑路,可结果……这些天却是狠狠赚了一笔!
为啥?其实就是所谓的平替生态位。
原本有很多人有那种买卤货啊,整鸡之类的下饭菜的习惯,但同样因为雪灾,原本那些出摊的便宜摊贩商家根本不可能在这个时期拿到上流供应链的货源。
结果就是……这些客源的目光全部看向了某畜生的大炸汇。
大炸汇这段时期最高的单店甚至卖出过上万块的夸张营业额,当然,也就是那么一家,而且只持续了两天,所以萧楚生没太当回事。
但毫无疑问,这些也都是长远的品牌影响。
靠着提前囤积的原价食材,萧楚生既赚到了钱又赚到了口碑,这有利于品牌建设。
实际就连萧楚生自己都不知道这段时间他赚了多少钱,毕竟……已经不太重要了。
他缺的是大钱,因为他目前已经半只脚踏入了资本游戏,只靠个人的现金流终究只是小打小闹。
他自己的现金流更多时候用在救急,而不是开疆扩土,因为目前阶段新生资本的发展路径已经不是花钱,而是基于人脉关系。
他在互联网业务目前急不了,目前主要还是等待他的手机系统完成,这才会有后续。
“西湖这家店冷库里的食材还能坚持多久?”萧楚生问这边的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