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薛万淑临河斥讽(2 / 2)

李善道亦有同感,本能地觉得有诈,问李靖,说道:“药师,依你之见?”

李靖沉吟片刻,行礼答道:“大王,臣愚见,不外乎两个可能。要么,贾润甫系奉李密之命,是在为李密打头阵,意在疲扰我军,先耗耗我锐气;要么借攻封丘,实则另有所谋。以目下情势论,臣以为后者可能更大。”

“哦?药师以为其所谋何在?”

李靖看向堂边的沙盘,说道:“敢禀大王,臣斗胆揣测,他此举可能是欲将我白马主力吸引到封丘,牵制之,然后其与郑颋图谋之地,或是开封!”

李善道闻言,下到沙盘前,看了看,说道:“药师,你是说佯攻封丘,实则为解开封之围。”

李靖答道:“大王,开封被围已有多时。陈大将军昨日军报,其城外营尽已拔之,罗士信困守孤城,已是岌岌可危。开封一下,管城侧翼大开,即便李密主力开到,亦将不利。故臣猜测,贾润甫、郑颋因此在闻知李密主力将至的情况下,有可能声东击西,先企图解开封之围。”

高曦忍不住插嘴说道:“可管城的兵力只怕不够吧?薛将军军报,贾润甫所率之军约有万余,程知节部亦从在其军中,计郑颋剩余可用之兵,也就至多他来管城时带来的数千兵,加上管城本有之守军,无非万数。他还得留下部分兵马看守城池,则他能用来解开封之围的兵力,不会超过七八千。这点兵力,就是加上城中的罗士信部,也难撼动陈大将军的围城大军。”

却高曦此言不错。

李靖点头表示赞同,说道:“高大将军所言甚是,此亦仆之所疑。”

有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两军对战,最要紧的就是判明对方的意图。意图判明了,就好部署应对;意图若搞不明白,就不好部署应对了。如果仓促应对,极易落入对方圈套。

李善道掌兵已久,自知此理。

他背着手,站在沙盘前,审视封丘、开封、白马、管城等地的位置、其间的山川、道路等等,思忖良久,说道:“现在可以判定的是,贾润甫攻封丘此举,必另有所谋。我白马援兵朝夕即可抵达封丘,届时与城中守军呼应,便能给贾润甫以迎头痛击,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

“也就是说,他此攻封丘,一定不是为了封丘。那么他意欲何为?李密、郑颋、贾润甫,对他们来说,当下最有两点是他们的心头刺,必要拔之不可。一个就是开封的陈敬儿部,解开封之围,以保管城侧翼;一个则高延霸部,若能击退高延霸,东南的形势,李密就能渐渐稳住。因此。”李善道分析说道,“贾润甫攻封丘,当如药师所料,确必是声东击西之计,其之意图,也当如药师所料,或是在开封。”顿了下,接着说,“也有可能或是在宛丘。”

他看了眼高曦,说道,“至於沐阳所虑,郑颋余下的兵马不够解开封之围,进一步说,也不够解宛丘之围,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应当只是咱们暂时还没想通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堂中诸臣随着李善道,都围在了沙盘边。

他一番分析、总结下来,诸臣皆是信服,皆同意了他的判断。

李善道环顾诸臣,问道:“若公等是郑颋、贾润甫,会怎么解决兵力问题?”

薛世雄考虑了下,抚须说道:“大王,若臣是郑颋、贾润甫,欲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臣会将遣往封丘之此路兵马,多张旗帜,虚张声势,而以羸兵、丁壮多充其数,这样,就有相对足够的兵马可以运用,奔袭开封的陈大将军部、或者宛丘的高大将军部。”

李靖皱着眉头,察视沙盘。

李善道注意到他的视线移到了西南边的洛口仓城上,心中一动,问道:“药师,你是在想?”

李靖的目光,盯在洛口仓方向,说道:“大王,臣忽有所虑。李密主力虽难速至,然其若效仿前番遣贾润甫、程知节援管城之例,再遣一支偏师精锐,先期抵达至呢?如此,郑颋、贾润甫手中兵力便非不足了!”

此言一出,堂中诸人皆是一震。

萧裕说道:“然近日细作探报,并不见有报李密又遣一部兵马先再援管城。”

李靖说道:“若以间道而行,或绕道而行,细作未必能够察觉。”

李善道目光炯炯,视线巡梭在洛口、开封、宛丘之间,指向了沙盘上的襄城郡,说道:“若出洛口营后,先南下,绕经襄城,然后东北而进,既可至开封,也可至宛丘!若行此路,确可避我耳目。”当即令陪从堂中的王宣德,“立即传令杨粉堆、康三藏,加派精干细作斥候,严密探查襄城郡方向,有无魏军潜行踪迹。若有蛛丝马迹,火速来报!”

王宣德领命疾出。

萧裕神色凝重,说道:“大王,若真如此,我军需早作准备!不知就此,大王打算怎么应对?”

李善道立於沙盘前,斟酌片刻,说道:“贾润甫万余众是打不下封丘的,但不论其与郑颋的真实意图,是在开封,抑或封丘,我白马主力皆需南下策应。我意宜即下令,即日起,全军整备战具粮秣,甲胄兵器,明日先遣冯金刚引部南下,佯作驰援封丘,实则观开封、宛丘方向动静。三日内,主力必须完成集结,随时待命开拔!

“另,以八百里加急,传檄陈敬儿、高延霸,郑颋、贾润甫或行声东击西之计,李密援兵可能已借道襄城潜行,令其加倍警惕,广布斥候,严密监视西南襄城郡方向!不得有误!”

诸臣皆觉此策稳妥,无人异议。

军令当日传下,白马诸营闻令而动,战马嘶鸣,兵甲铿锵,一派临战景象。

次日上午,冯金刚部先出,南下封丘。而杨粉堆、康三藏的斥候、细作,与给陈敬儿、高延霸的檄令,则於军令下达之昨日,已出城去。

……

却说给陈敬儿、高延霸传令的令使,策马如飞。

白马到开封两百多里地,於冯金刚部开拔当日快傍晚时,给陈敬儿传令的使者到了开封城北。

开封城下,攻城的战事正酣。

陈敬儿督率本部及周文举、李公逸等部,从北、东、南三面一并对开封城展开围攻。

云梯如林,撞车轰鸣,箭矢飞石如雨点般互射。

城头守军在罗士信的亲自督战下,依托残破的城垣,死战不退,喊杀声、叫嚷声震天动地。

信使在城北周文举部营地外验明身份,问清陈敬儿正在城东主攻方向指挥,又马不停蹄绕城向东。穿过连绵的营帐和层层戒备的攻城部队后阵,终於抵达城东中军。

一座高大的巢车矗立陈敬儿的将旗旁边,陈敬儿身披重甲,立於其上,在凝神眺望攻城战况。

虽面容略带连日征战的疲惫,但眼神明亮,精神昂然。

军吏引信使登上巢车。

陈敬儿闻报转身,恭谨地接过密封的军令,验看封泥无误,拆开来看。

看罢,他神色不变,对信使说道:“有劳辛苦,且先下去休息。”随即将军令紧攥手中。

身边诸将中一人,问道:“大将军,大王令下何事?”

陈敬儿轻描淡写地说道:“贾润甫率部进逼封丘。大王疑其声东击西,意在我军,或李密援兵已间道潜行将至。令我部严查西南襄城方向,有无敌踪。”

诸将登时,皆神色一紧。

陈敬儿却是镇静,望了望西沉的落日,说道:“天色将晚,传令各部,再攻半个时辰收兵。收兵后,便增派斥候,多路齐出,细细探查西南襄城郡方向。”

攻城正酣,若骤然大规模调动斥候,易引起军心浮动,可能会引起各部的不安。

此际天色将暮,残阳如血,映得城头血迹斑斑,宛如赤染。又攻了半个时辰,暮色四合,鸣金声起,攻城器械缓缓后撤,三面攻城的将士次第脱离战场,退还营区,留下遍地狼藉。

陈敬儿回到本营大帐,不做耽搁,便即遵照李善道军令,传将令下,增派斥候,探查襄城郡方向;并令北、东、南三面大营加强戒备,多安排夜间巡哨。

却是日夜间,三更时分,陡然城北周文举部大营方向,杀声四起!

陈敬儿披衣而起,数骑浑身浴血,自北营方向,狂奔而至,狼狈进禀:“程知节!程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