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君心薄(1 / 2)

我妻薄情 青青绿萝裙 7295 字 2024-02-12

程丹若以前对“朝野震荡”没什么概念, 现在却体会到了一点。

比起?这大?规模下基层的事,归宗的争执反倒不算什么了。毕竟皇帝认谁当爹, 说?白了是他?一个人的问?题, 背后牵扯的理念之争,也不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下狱的都是小?官,被贬的也没有高官, 核心的六部?要员只是调任, 屁事没有。

但这次不同。

京官外任,地方官入中央, 全是大?事, 可以说?操作得好, 就是洗一遍牌。

所?有人都在观望。

杨首辅也没有辜负众人的期盼, 反手就给之前跳出来的王尚书一耳光。

之前他?有个门生因归宗的争议被调去太仆寺, 这回,杨首辅第一个挑了王尚书的儿子。

王二爷原先在地方上当按察副使,任满准备回京, 照道理, 好点能进都察院或刑部?,差点也能进大?理寺。

可杨首辅让他?也去了太仆寺, 也丢去养马。

王尚书忍了这口气,当没这回事,上疏提起?从祀。

皇帝留中不发。

过两天, 杨首辅又说?,既然蔡义去了都察院,那么户部?尚书的位置谁来做呢?陛下您看许延怎么样?

皇帝沉默数日, 同意了杨首辅的举荐。

许尚书重出江湖,又麻溜地当回了他?的户部?尚书。

王尚书终于病了。

-

“嫖客逛窑子还给钱呢, 没想到真提起?裤子不认人。”姜元文冷笑不止,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说?的是谁大?家都清楚。

皇帝不是个东西。

利用完王尚书,拍拍屁股走人,啥好处都没给人家,又和?杨首辅君臣和?睦了。

“光灿慎言!”谢玄英脸色铁青,“不可胡言。”

姜元文嗤之以鼻:“敢做就不该怕人说?。”

谢玄英也不是不知道皇帝做得不厚道,可他?没法指责,只好道:“也是为了遏制齐王……”

姜元文:“呵呵。”

谢玄英的表情更难看了。

静默中,只有程丹若翻动邸报的声音,沙沙沙,沙沙沙。

姜元文干脆撇开谢玄英,问?道:“夫人意下如何?”

“我在想,陛下当初指的两门亲事,如今看真是别?有洞天。”程丹若叹道,“帝王心术,果然深不可测。”

当初丰郡王和?嘉宁郡主的婚事人人侧目,结果皇帝给许家和?王家一人塞一个,如今想想,大?有深意。

王尚书和?齐王做了亲家,给归宗做了双保险,而?许尚书的孙女嫁给丰郡王,却可制衡水涨船高的王家。

竟没有一步闲棋。

不愧是当了十?几年皇帝的人,老谋深算。

她沉思:“这么看,陛下或许没有过继齐王世子的意思。”

姜元文看不惯谢玄英对皇帝的维护,故意不看他?,与她道:“夫人此言差矣,陛下此时该在意的,早就不是世子。”

程丹若马上反应过来:“噢,对,该齐王了。”

“一步差棋。”姜元文犀利点评,“太后入主清宁宫,少不了说?齐王好话,论起?纲常,兄终弟及,也天经地义。”

他?叹息,斜眼道,“齐王、丰王都是成年藩王,钳制起?来可不容易。”

谢玄英佯作没瞧见。

程丹若便故意问?:“眼下这情形,王阁老是抱病乞休好,还是若无其事得好?”

她问?了,谢玄英自然回答:“自是佯装无事的好,陛下未尝不知其忠心,如今不过权宜之计。”

姜元文撇撇嘴,却也没有辩驳。

程丹若又把话题带回去:“光灿有句话我很是赞同,齐王、丰王年富力强,且皆有子嗣,不能不让人在意。”

丰王和?谢玄英年纪仿佛,齐王比皇帝小?十?来岁,可以说?是老中青三代。其中皇帝最老,还没儿子,放任这两人在京城,可不是什么有趣的事。

“其实,此事不难办。”姜元文没憋住,瞄了眼谢玄英,“抚台回京即可。”

他?侃侃而?谈,“许王背后都有藩王,用而?不可重用,首辅虽略胜一筹,却一家独大?,也要防着他?起?二心,最好的法子便是再引人入局,一文一武拱卫帝王,自可太平。”

谢玄英没好气:“陛下身边有我父亲和?昌平侯,何必要我?”

“勋戚毕竟是武职。”姜元文抛开方才的玉门,重新振作起?来,“不用王阁老是顾忌齐王,但总得安抚王学门生,否则人心不稳。”

他?知道谢玄英的脾气,不曾遮掩,一针见血道,“抚台毕竟年轻,子真先生又远离朝野,让首辅大?人选,也会弃王阁老而?就抚台。”

王尚书势大?,会威胁到杨首辅,谢玄英却不然,三十?年后才能成气候。

然而?,谢玄英摇摇头:“我不想回去。”

姜元文大?为诧异:“为何?”

“在贵州为百姓谋利,岂非比在京勾心斗角得强?”谢玄英叹息,“在京城能做的事情,可比在这里?少得多了。”

姜元文顿住,少顷,看向程丹若。

她想了好一会儿,才道:““去与留,都由不得我们?做主。”

室内一时静默。

-

夜间,烛火微明。

程丹若放下新换的桂花帐子,钻进被窝。

谢玄英正倚在靠枕上出神?,昏黄的光照着他?半张脸孔,投下一片阴影。

“有心事?”她问?,“在想陛下为什么要‘辜负’王尚书?”

“陛下这般做,也是为了平衡朝局,我并不奇怪。”谢玄英道,“身为臣下,为上分忧也是分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