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小曼抿着唇,一双明眸紧紧的盯着吴庸那首《断章》。
吴庸声音传来,“不管是诗歌,或诗词,其中至关重要一个点便是,‘意象’。”
“又何为‘意象’?”
“‘物与情’的结合,就叫‘意象’。”
吴庸笑道:“也可以视作为诗中的形象。一首诗词,它不仅仅包含人物形象,同样也包括了诗中所写的景和物。”
“同样也包含了当时作者的所思所想。”
“诗词的意象,因物象而不同。”
“有的,来自于景。有的,来自于物,而有的,来自于事。”
“所有东西串联起来,就如一个江湖,而人物思想是大珠子,景和物是小珠子。”
讲台下。
同学们低头思索。
这时,一个男同学突然站起来问,“吴老师,能说的具体点?比如?”
寒风从窗户吹来。
树叶哗啦啦响着。
让教室内许多身穿单薄衣服的同学,忍不住打了个冷颤。
与此同时。
外面天突然变得黑了起来。
从教室内看去,长天之上,一大团乌云将太阳笼罩,仿若是天狗食月,只剩下了半个。
这个迹象持续了两分钟。
就没了。
吴庸笑着看向了大家,“同学们,假若是你们,面对刚才情形想起了什么诗词?能描述自己此时的内心?”
有同学想了想,都给出了不同的想法。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我觉得是,严寒席卷,白雪皑皑,冷风嗖嗖刺骨寒。”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吴庸听着大家的诗词,笑道:“嗯,不过现在跟寒冬,还没搭边呢。”
同学都笑。
这时,顾小曼还在站着,问道:“吴老师,假如是你呢?”
“我啊?”
吴庸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炼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有些同学张大嘴巴。
有些则是瞪大眼睛。
有些倒吸凉气。
那个提问吴庸说具体点的同学,想了想刚才外面的情形,就如黑夜。
那轮太阳大半个被黑云笼罩,这不就是缺月?
而教室外。
一棵梧桐树,已经长到了二楼。恰好,那缺失了一大半的太阳,就是悬挂在梧桐树上。
对应了!
幽人,人站在黑夜中。
孤鸿,正好有大雁飞过。
在刚才那阵冷风下,梧桐树被寒风侵袭,如在寒冬中的树枝。
又对应了‘寒枝’两字。
而教室内,所有人都被刚才那突如其来的景象给吓了一跳。
又恰好对应了‘惊起却回头’这句。
一时间,吴庸刚才说的‘意象’便是‘物与情’。
最后一句‘寂寞沙洲冷’,更是将所有东西,串联起来。
真正成了具象化。
一些同学恍然大悟。
瞬间炸锅了。
“我知道了!!!哈哈哈,吴老师,我知道什么叫做‘意象’了。知道什么叫做‘物与情’了。”
“哈哈,原来如此。”
“好家伙,突然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