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大学与以工代赈(1 / 2)

“一群虫豸。”

这是秦扶清对越州当地官员的评价。

越州并非所有城市都如他们现在所在的清口这般乱七八糟,起码越州北边远离海岸线的城市,目前来说受灾并没有那么严重。

但越州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一是解决倭患,二是稳定民生。

想要解决海患,没有合格的海船怎么解决?

倭寇不除,蠢官不除,又怎么能稳定民生呢。

再细化一下,想要建造合格的海船,手里要有钱,要有人,目前秦扶清他们什么都没有。

素之问招揽来的船工就那些,想要让这么一丁点人建造出海船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此,秦扶清又做出几个决策。

一是在当地办学校,专门招收那些有钱人家的子弟,名为办校,实则揽财。

状元有办校的资格,能在状元所办的学堂中读书,就相当于镀金了。

因此秦扶清一说出这个政策时,立马得到当地许多富商官员的拥护,都不用秦扶清动手,他们就为秦扶清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办学堂。

每个入学的学子,都为秦扶清贡献不少白银。

秦扶清为这所学校取名为海防大学,许多人好奇为何叫这个怪名字,秦扶清心怀远大理想,只说将来这所学校会成为北明手中所向披靡的利刃。

众人嗤笑不已。

“大学”之称早已有之,孔子弟子做《大学》阐述儒家思想,到宋时朱熹解释为“大学者,大人之学也”,又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秦扶清把学校命名为海防大学,在众人看来,便有为君子作学之感,奈何他招收的都是一些酒囊饭袋,只会吃喝玩乐的纨绔之地,一群小人而已,又怎么能算得上君子呢?

所以秦扶清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了什么?

总不能是想改造这些酒囊饭袋吧。

在第一批学生到位之后,秦扶清又下令,说学校里只有达官贵人的子弟太过不公平,要下令再招收一些白身读书人。

一时间城中上下都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秦扶清拿他们的钱还要招地位低下的人进学校,无异于拉低镀金含金量。

有人认为是秦扶清自己出身卑微,所以对普通百姓心怀同情。

无论外界怎么说,也动摇不了秦扶清。

短短一段时间,来海防大学报名的学子已有两百多人。

对于造船来说,还差了些,不过只要这些人里能有三分之一培养出合格的能力,就能去带人了。

秦扶清有的放矢,当然不只是为了敛财。

他想培养人才,可人才培养是需要周期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光是想让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认识字,都要许久,他根本没那么多时间,不如直接找这些有功底的。

虽然这些纨绔子弟整天出入青楼不干人事,可他们都受过基础教育,起码是识字的。

时间紧迫,秦扶清也顾不得其他,等学生入学后,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封闭学校。

没错,只要把学生送进来后就别想从这里离开了。

封闭式军事管理学校,没听过吧?也没见识过吧?今天就让你们这些乡下人见识见识。

秦扶清让弟弟留下的军队负责驻守附近,若发现学生逃离,只管给抓回来,按照逃兵军法处置。

不想孩子受苦?那就教钱来赎。

秦扶清展现了他的贪婪,此举一出,让那些一心把家中子弟送来镀金的狗大户们叫苦连天,不得不低声下气地出钱求饶。

秦扶清让大学里的学生参加考试,基本上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大学里的老师是由他亲自挑选,当地一些还算有点能力的人才,都被他给请来了,就连这些老师要教的内容,也都是秦扶清编写教材后,按照秦扶清的教材来教。

学生们白天叫苦连天,殊不知当老师的夜晚也在举灯苦读,教材的内容他们也没怎么学过啊!

每隔两天,秦扶清都会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带这些老师来研读会,学校的目标不是要培养出多少秀才和举人,他只想要造船的人才,要以最快的速度培养出能独立造船的人才,不惜一切代价。

那些纨绔子弟之中,当然也有不怎么识字的蠢货,秦扶清会放他们一马吗?当然不会,他一边让人对这些学生进行体能训练,一边让人教他们文化知识,总而言之,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早。

一段时间后,许多肥胖的纨绔子弟犹如脱胎换骨,瘦了不少,远远看上去形容枯槁,好似难民一般。

也有一些学生,在适应了学校里高强度的学习之后,容光焕发,倍受嘉赏。

还是来自秦扶清的亲自夸奖。

如果他们能在月度考试里考出好成绩,就能在全校大会上被秦扶清安上大红花,当着众人面激励一番,然后获得和校长秦扶清共进午餐的机会。

学校里的食堂住宿都是新修建的,统一分配,全校师生吃的都是一样的,食物丰盛营养师起码的,能在这样公共食堂里和秦扶清坐一桌吃饭,无疑是无上的荣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学校封闭一个月,想逃离的学生并非没有,起码有四五十个人逃离,然后被抓回来,吊在操场上脱了上衣鞭打,然后被那些士兵用言语折磨到痛哭流涕,再让他们的某个亲人来看,带话回去,不想孩子受惩罚就交钱。

秦扶清把学校做成一门流水线生意,一个月下来,又敲诈十万白银不止。

有钱人家的子弟被他当成猪猡,没钱的孩子比有钱子弟能吃苦,也更能适应秦扶清的教学模式,时间一久,学校里就分成两派人物。

一派有钱但学习差,一派没钱但学习好,两拨人明争暗斗,怒骂不止,甚至在宿舍里打了大大小小起码五次架。

秦扶清故意而为之,眼睁睁看这些人怒火都在正头上了,才开会解决。

他怒斥所有学生没本事,外面百姓生活飘摇,他们家人揣着希望把他们送来学校是为了让他们长成栋梁之材,而不是为了蝇营狗苟消磨生命和青春的。

秦扶清平时也给学生们上课,只不过他太忙了,他只给学生上一门课,那就是海船和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