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全锦赛其实挺好看的。
官方的海外转播也很受欢迎。
蓝莓酱虽然铁粉丛澜, 但她现在对整个国家队都爱,反正富婆也没啥事干,票早买了, 就干脆拎包直接来了沈阳。
东三省的十二月真的很冷,可是在室内又特别暖和。
沈阳居然是偏甜口, 冷面、凉拌鸡架、麻辣拌……都有糖, 蓝莓酱吃了两顿后, 再去找吃的就果断加一句“少糖”。
她最近不太能吃辣, 没有麻辣顶着, 甜味吃着就有点腻了。
比赛确实好看,最令她惊讶的是,丛澜本人没来, 但VCR到了。
赛场外面的大海报和轮转播放的宣传视频, 都有丛澜的身影。
等到开幕式的时候, 还有丛澜的个人剪辑, 以及她单独为全锦拍摄的一个ID。
蓝莓酱立刻就快乐了许多。
以为不来的人居然如此在意这场比赛, 这种感觉让她有点欣慰。
“澜澜好体贴!”
“超爱一姐!”
她听见有人在身边这么说。
直播里有各种镜头,WINGS还独占一个直播间,但在平台上可以用一个框选的方式, 把两到六个直播间拉在一个组合里, 最后呈现在同一个画面中。
看上去很炫酷, 主页面是官方镜头,其余的都是自选镜头。
不太好的一点是, 人只有两个眼睛一个大脑, cpu都要干烧了!
有些设备多的人, 本来还打算手机一个平板一个电脑一个,屏幕大又能多看很多, 结果来了这么一个设定,一下子就茫然了。
咋的,我还能同一时间看十八个镜头的内容?
有十八个吗?
还真有。
冰迷后仰:这是什么富贵生活!
WINGS的直播间照旧很多人进入,看着上面的数据不断闪烁,文字反复出现,对参赛者的信息导入也有一个专门的接收显示,一整个看下来,科技感十足之外,观众们都要智性恋了。
#WINGS超神#没有营销,爬上了热搜。
比较有趣的是,于谨带学生来参加比赛,现场还有属于他的横幅。
“于小葵加油”,看得他一愣一愣的。
是前不久GPF上的KC区花絮被陆续放出了,丛澜的票选是第一,所以两段分时间放了出来。
她在那里挤兑于谨的话,把大家逗得快笑岔气了。
都知道丛澜跟教练关系好,两人也不是常见的严师高徒,而是良师益友,在体育项目里不多见。
但没想到居然能这么好玩。
有学花滑的哭诉:我教练站在我跟前,我连屁都不敢放。
也不一定都是教练的错,小孩子教导起来都不一样,调皮的确实得绷着脸去上课。
在现今的花滑市场,教练没有以前那么缺了。
好教练也不太多,不过,若真的是脾气差教学一般,或者没好到一定程度,家长也不必再忍,是能找到更合适的教练的。
花协官网可不是摆着看,那是实打实的访问点击量。
但“于小葵加油”,这红色的横幅,还是太让人社死了。
于谨:“……”
恨我没回去找这个梗的出处!
他还是不太懂于小葵到底是什么。
不妨碍网上冲浪掌握一手4G资料的冰迷们,非常懂。
“姐妹儿你胆子真大,来给我拍拍!”
“于教练要社死了哈哈哈!”
她们玩得很快乐,还要去合影。
于谨:你们都不管我的死活。
这场全锦赛与之前的不太一样的点还有,多了Novice组别。
Novice国际赛也不少,但组织起来有点麻烦,而且很多比赛里的人数也不多。
这个年龄段练冰的都是小娃娃,有的可能四五岁就开始练了,有的可能七八岁才上冰,技术差异也大。
张简方申请了十四冬的Novice组别,更多的是为了激励冰娃和他们的家长,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动力去试试专业性质的练习。
花样滑冰真的很烧钱,它与滑雪相比虽然算是节省的,但终归一年几十万起步,对家庭的负担很重,不少人家都是咬着牙供应的。
因为Jr之前,这项支出几乎没有收回效益的可能。
尽管有的人开通了自媒体账号,想要打造流量,看能不能赚一点回来,却不太明朗。
自媒体现在疯狂生长,可那也要看赛道。
练体育的在这类舆论下,很容易走偏。
全锦赛加了Novice,四个项目人数倒是能凑够,女单和男单溢出,冰舞双人的话大多组合都是单人练不了了所以才组起来的,水平就更参差不齐。
蓝莓酱:“好小……”
还有离谱一点的,用15岁男单转来双人的,去搭9岁的小姑娘。
蓝莓酱:“双人不收垃圾的好不好!”
她好烦这种离谱组合啊!
无良教练能不能去死!
用年龄大一些有力气的男伴,去帮助训练小孩子,是正常的一种陪练手段。
双人的教练有时候也会直接协助。
但这不代表,过大的年龄差与体型差,是能组成一队的。
张简方看得直摇头。
年龄差带来的不是抛跳的优势,还有同步率上的极端劣势。
这组合没戏。
·
随着大部分国家的锦标赛陆续进行,这个赛季即将走向最激烈的尾声。
欧锦赛、四大洲、世锦赛,Sr组的大赛马上在未来的三个月内举办。
Jr组也有一月的青冬奥。
丛澜:“名单咧,给我瞅瞅。”
名单在十二月全锦前基本定下,根据全锦的成绩最后调整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