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7章 海瑞之死 3(2 / 2)

按照古代的传统来说,天子是能够一言封神的……

灵车渐行渐远,但那“青天公”的呼喊,那漫天飘洒的纸钱,那绵延不绝的香火,却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了北京城的记忆里,刻在了大明的史册上……

这仅仅是开始。

朱翊钧知道,海瑞的灵柩将沿着运河、官道,一路南行。

他所经过的每一座城池,每一处村落,必将重现北京城的景象,家家设祭,户户焚香,万民缟素,哭声盈野。

灵柩由通州转入运河,乘船南下。

船队尚未抵达码头,两岸已是白茫茫一片。

闻讯赶来的百姓,从数十里外的乡野汇聚于此,将运河两岸挤得水泄不通。

当挂着巨大“忠介公海瑞”素幡的官船缓缓驶入视线时,岸上瞬间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哭喊:“青天公的船来了!”

“海青天!您看看我们啊!”

无数的祭棚沿着河岸搭建,简陋却心意至诚。

粗瓷碗里盛着清水,竹篮里放着新麦蒸的馒头、刚摘的瓜果,甚至还有渔民献上刚打捞的鲜鱼。

白发老妪颤巍巍地点燃香烛,对着船队的方向长跪不起,壮年汉子们则敲响了自制的哀鼓,沉闷的鼓点与悲怆的哭声交织,在宽阔的河面上久久回荡。

船上的护灵官兵和礼部官员,无不为之动容,肃立船头,向着两岸深深作揖还礼。

河水悠悠,载着万民的泪水与崇敬,也载着“青天公”的神位,流向下一站……

朝廷的“忠介公”,是史书工笔,是庙堂追谥。

而万民口中的“海青天”,则是口耳相传的圣号,是自发立庙供奉的神只。

朱翊钧在深宫之中,不断收到沿途州府飞马传来的奏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每一份奏报,都详述着当地那感天动地的送别景象。

他抚摸着奏报上“万民缟素”、“哭声盈野”、“立庙祭祀”等字眼,沉默良久…………

乾清宫的窗棂漏进些微天光,落在朱翊钧摊开的奏报上,墨迹里的“哭声盈野”四个字被照得发白发亮。

脚步声从回廊尽头传来时,他甚至没抬头,便知道是冯保进来了。

因为现在冯保的脚步声已经略显无力。

“陛下。”

“大伴来了。”

“是的,陛下。”

说着冯保将莲子羹放在案边,垂手站定:“陛下这两日水米进得少,龙体要紧。”

他顿了顿,见朱翊钧没说话,又轻声道,“陛下万不可太过伤怀。”

“朕没有什么伤怀的。”

冯保眼皮跳了跳,没敢接话。

“生死有命,这是天道,皇极殿的屋檐上,那里曾落过无数只飞鸟,春来秋去,从不停留。朕比谁都清楚。只是有些人走了,留下的事,总得有人担起来。”

“大伴,你得好好活着。”

“看着朕,把那些盘根错节的东西,一点一点,彻底理清了。”

“是,陛下。奴婢领旨。”

………………

不知怎么回事,写完这几章,有些空虚感……老李,现在开始筹划小说最后一卷了,争取三个月的时间写完吧,然后休息半个月,想一想自己下一本的题材,武宗,还是大宋的赵构,我比较倾向写赵构,像换个历史背景写一下,挑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