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这里,看这里,我有问题要问!(2 / 2)

她只能将机会寄托到克莱默的演讲上。

提问环节,前几个问题都比较常规,是关于技术参数和造价成本。

孙雪每次都是第一个举手,可主持人似乎根本留意不到她,机会总是给了前排的与会者。

孙雪急得直跺脚,她后悔自己入场时间太晚,没能抢到靠前排的位置。

不过她留意到,克莱默在回答前几个问题时略显疲惫,似乎在期待更有深度的问题。

当主持人宣布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时,孙雪紧张的心都要蹦出来了,她深吸一口气,高高举起手。

她期待主持人能注意到她,如果错过这个问题,那么五天的会议就会宣告结束,这也将意味着,她就没有任何在媒体上露面宣传自己公司的机会。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是很正常的事,毕竟能抛头露面的只是很少的公司,90%的与会者都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

但,在她看来,如果连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那就太浪费这样的学习机会了。

过往的数次成功经验告诉她,机会都是主动争取来的。

眼看主持人的目光没有看向她,情急之下,她挥动着手大声喊了一嗓子:

“主持人,这里,看这里,我有问题要问!”

由于她声音太大,包括主持人和在场的很多与会者,目光全都看向了她。

主持人被孙雪这一嗓子给逗乐了,笑着说,“好的,最后一个问题就由您来提问吧。”

话筒传递到孙雪手里的一刻,她长舒一口气,才发现由于太紧张,掌心已微微出汗。

她调整好状态,声音洪亮的开口道:

“克莱默大师您好,我是来自中国泉城市的孙雪,也是您的学生,多年前我在康桥大学建筑学院多次听过您的讲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她先是用中文自我介绍,然后切换至流利的英语。

“有个问题我想请教所有嘉宾,在绿色体育场馆的设计中,我们往往关注比赛期间的节能环保,但大型体育设施在非赛事期间,经常面临使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各位是如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每年可能只举办几场大型赛事,但却需要全年维持运行的场馆?”

会场突然安静下来,然后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台上的专家们相互对视,似乎对这个问题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王科一脸惊愕看向孙雪,“我滴个乖乖,没想到您还有这绝活!”

他没想到,孙雪的英语说的如此顺溜,要是不看人光听声音,还以为是老外呢。

跟老外说英语的口音简直是一个味!

克莱默第一个拿起话筒:“很幸运会在这里遇到我的学生,你的问题非常出色!这正是行业面临的真正挑战。”

他调整了一下坐姿,身体微微前倾:

“在我们的慕尼黑项目中,体育场被设计成一个多功能的社区中心,包括餐厅、健身设施、甚至小型市集空间,确保每天都有活动进行,而不是只在比赛日开放。”

哈迪补充道:“我还要强调适应性设计。卡塔尔场馆的部分区域是可拆卸的,赛后可以改建为社区体育设施或学校体育馆。关键是从第一天就规划建筑的生命周期,而不是赛后才考虑转型。”

山本则分享了更前瞻的视角:“我们认为未来体育建筑应当是能源正输出的。我们的水上运动中心不仅自给自足,还向周边供电。非赛事期间,它成为区域的能源中心,这改变了整个经济模型。”

令人惊讶的是,克莱默在回答结束后反问孙雪:“你们在中国有相关实践吗?中小城市的体育设施可能面临更多挑战。”

大家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孙雪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