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1 / 2)

小知县 桃花白茶 14286 字 3个月前

昌盛四十二年十月十五。

承平国上下要重新科考的名单开始统计。

在皇上的治理下, 买官做到实职的人毕竟是少数,所以那个户部于广平的名单才会那么单薄。

但通过举荐做官的并不是少说。

特别是通过国子监推举的世家子弟很是不少。

自从朝会结束, 国子监祭酒, 主簿两人都不敢说自己在家,否则前来“拜会”的人络绎不绝。

汴京的如此,等外地的听了消息, 过来询问情况的人只会更多。

大多数被牵连要重新考核的人只有一个想法。

你们惹纪炀做什么?

他是好相处的吗。

他之前那些手腕你们都忘了啊。

不就是给贫寒子弟多几个位置,不就是让下面穷教书的多分点学田。

能值几个钱啊。

不对。

确实值很多钱。

可就不能用更委婉的方式吗?

为什么一定要跟纪炀对上。

他多少阴谋诡计你们不清楚吗。

这些话或委婉或直接说给国子监祭酒跟主簿听。

甚至有些明白事情的,还去找了文家为首的几个世家。

纪炀做事确实过分, 但你们就不能想点委婉方法?

不行我们就去求助金家了,同样是世家, 人家就跟纪炀相处得很好。

虽说金家举荐的人也要重新考试, 但人家那边已经在帮举荐的人恶补功课了, 你们呢?

太子都去鼓励了。

文家脸色并不好看。

知道纪炀要从你们手里分割利益的时候, 你们个个哭着找文家, 文家跟国子监帮忙了,你们又觉得我们应对的不好。

国子监祭酒主簿更是发了脾气。

墙倒众人推。

如今墙还没真的倒塌, 已经有那么多人在推了。

还有不长眼地过来问, 既然都有结果了, 那还要不要继续给百姓让利?

他们都是猪吗?

这个时候停止让利, 自己这些人只会更被盯上。

就算停止,也要找个合适的时机,至少现在不行。

一时间, 跟纪炀对立的人户怨声载道。

从汴京到下面各地,没有一处不在为这个事哀嚎。

其实紧跟太子的金家也受了牵连, 要说举荐人, 他们在应天的时候, 也没少举荐。

有才的没才的,其实也不少。

可他们深知纪炀的想法,更知道金家已经成了外戚,只有帮太子巩固好江山,他们这个外戚才有好日子过。

说直白了,以前跟其他世家一样,都是被管辖。

自从成为外戚之后,就变成管辖他们的了。

当员工跟当领导,自然两个想法。

所以在朝堂上纪炀提出要一起重新考核的时候,韩潇这个真才实学的人头一个响应。

金家这个跟太子牢牢站在一起的第二个响应。

后面声音此起彼伏。

文家为代表的世家不管点不点头,这事已经定下。

他们能怎么说?

反对考核吗。

那就要给个原因。

在纪炀面前,纪炀会给他们面子,不直白说出一句:“为什么考核,我是捐官上来的,自愿受罚,毕竟没有科考过所以不好当官,这是你们说的。那被举荐的人呢?谁又能保证,他们胜过我?”

纵然是跟纪炀一直不对付的国子监也要说一句。

以你为标准的话。

那朝中九成官员都可以直接辞职了。

以你为标准也太苛刻了些。

但他们同样不能这么说。

之前把纪炀贬低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清楚。

再看了他的文章之后,众人更明白,这次考核定在十二月十五,只有两个月的复习时间。

这两个月纪炀便是不看书本,他也肯定能过的。

被韩潇,今科状元一起夸赞的人,怎么可能没点真本事。

等于说,他们这次使着曲折蜿蜒,环环相扣的计谋,只害了自己人。

于纪炀半点伤害都没有。

说到底谁能想到一个不学无术的纨绔,竟然在当官的时候还不忘学习?

他们这些科考的人明明过了科考之后,就不愿意看书了啊。

纪炀真是个异类。

从什么地方看,都跟别人不同。

这件事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十月十五下了朝会,朝廷开始统计捐官实职跟举荐的名单。

定下十二月十五各地开始考核,考核的官员临时由太子任派,下到全国各地。

这样的手笔肯定是皇上指点。

被派到全国各地的官员,既是考核,又能帮太子了解承平国各地的情况。

因为是临时的任务,所以挑选官员也十分迅速,这次挑选官员也是给太子巩固班底。

随着考核的消息传到承平国各地。

几百官员皆是精神一抖。

平平安安做了那么多年的官,怎么说变就变了?

等知道是因为党争才牵连到他们,这些官员自然把纪炀连带国子监的人心里暗暗痛骂。

但骂又有什么用,朝廷派来的考核官员很快就要下来。

这次考核不成,别说当官了,可能还会押送到汴京审问!

其中重点关照的,就是于广平名册里的人选,就算他们考核通过,也会被送到汴京审问,但考的成绩好,可能就没那么严格。

试问,有人告诉你,考得好继续当官,考不好直接入狱。

这还能没有学习动力吗。

头悬梁锥刺股跟这一比,那都是不算事。

这下所有捐官,举荐的官员,基本分为三批。

一批已经在想怎么入狱的体面一点,因为他们是真的不学无术,什么也不会。

另一批胸有成竹,他们或许因为很多原因不能科考,但真的有本事,这次考核对他们来说,更像是证明题。

不过这种还是比较罕见的。

最后一批,也就是最多的人,都在全力学习,什么名师名家,全都请过来。

再也不用父母逼着学习了!

他们自己可以的!

不学习就入狱,多好的警醒格言。

其中有几个特殊的人,他们跟纪炀书信来往期间,早就被暗示过要继续读书,特别是科考时的书要多看。

苏州下面小县的知县裴宸,灌江府宁兴县的玉敬泉,还有被调走的徐铭。

裴宸是当年灌江府裴家主子侄,被纪炀提醒,又有意投诚,所以用了关系去到苏州。

去之前纪炀便提醒过,要他继续读书,以后会有大用。

之后偶尔几次书信里也提示过。

裴宸见识过纪炀的本事,自然是听命的。

他那小县治理得不错,自己又好学,但对这次考试还是有些忐忑。

不过他也疑惑,纪炀在几年前就知道,他们可能要重新考试?

玉敬泉自不用讲,纪炀跟他说的肯定更多一些,两人的关系跟其他人肯定不同。

别看玉敬泉如今年纪不小,但他本就是苦出来的,当初能学写字,现在就能学着读书,估计也不会差。

最后的徐铭,纪炀也稍稍说过,但并未讲太明白。

不过徐铭本就是准备科考的宗室子弟,多了个梁王提拔,这才没去科考。

他约莫也是没事的。

剩下要提醒的人就不多了。

纪炀本身更是不担心。

话是这么说,但林家,金家,韩家,包括太子那边都送了不少书过来。

这些人户送来的书籍自不用说,收下之后直接当传家宝都行。

说起来,承平国各地的科考是太子选官员下去,其中就有林家的林启,还有金家的人,国子监那边也出了几个。

而汴京这边的考核,直接由皇上当主考,下面国子监祭酒主簿,再有几个助教夫子。

更有林大学士,文学士。

这阵容豪华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十年一遇的选拔呢。

汴京约莫有三十多人参加这次的考核。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考官明显给纪炀准备。

虽说知道他的水平不错,但皇上有意想测测纪炀的极限到底在哪。

经过这么多事。

皇上对纪炀自然看明白不少。

他跟那些世家不同,也跟宗室不同,更跟外戚不同。

其实给太子选妃的时候,皇上便暗示过纪家的女子,实在不行他身边那个小丫头也行。

但纪炀既跟本家不熟,也不想带本家飞黄腾达,小白鹤更不用想,她的名字就意味着她不会拘束在宫中那一方天地。

不过这让皇上对纪炀更是微妙。

说他是纯臣也不对,说他是佞臣更不对。

只能庆幸自己不是个昏君,儿子也不是个糊涂的。

否则这样的人,绝对不是皇家想看到的。

所以在十月十五那日早朝之后,皇上便私下见了纪炀。

皇上开口便是:“上次不是你跟你娘子研制出来的新药,朕只怕早就没命了。”

纪炀立刻拱手:“还是皇上吉人自有天相,那药其实也只有一半的用途。”

另一半大家都明白,皇上甚至还看过他娘子用药喂兔子,还正好赶上十只兔子死了七只的场景。

饶是他也很后怕。

此时说皇上吉人自有天相,竟然不像恭维,而是实话实说。

毕竟那个概率也是很难活下来。

皇上笑,让纪炀坐下说话。

等纪炀这会看向皇上,发现他确实苍老很多,大病过后,又杀了不知多少宗室。

其中压力可想而知。

所以他想快点交接权力,趁着自己还在的时候,让太子更快掌权。

“上次托孤到一半,你有什么想说的吗?”皇上冷不丁问道。

上次托孤,也就是三月中旬的事了。

如今已经是十月中旬。

那会说的是,皇上知道他一心为民,也说太子是个良善的皇帝。

纪炀自然忽略这些,不过还是认真道:“微臣会辅佐太子,太子是个很好的未来君主。”

有纪炀这句话,皇上放心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