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1 / 2)

小知县 桃花白茶 6886 字 3个月前

时间一晃便到八月十五。

这天从早上开始,同样住在衙门的玉家娘子,凌家娘子就在忙碌,准备晚上的小宴。

按照知县大人的说法。

衙门最近忙了许久,又是做肥料,又是召集百姓学习。

之后又让平安跟玉县丞去潞州城送礼,两人刚回来正在各种院里休息。

送出去的那礼让知州格外喜欢。

按照玉县丞转达的话便是:“知州大人说,他们虽远在潞州这种偏远地方,可心里也喜欢汴京的新鲜玩意,更知道葫芦秀才的名声,可怎么也没想到,还能得到他做的物件。”

玉县丞继续道,“知州大人还说了,等知县大人您得空,请您去府上说话呢。”

其实玉县丞心里奇怪,总觉得知州大人对他们知县十分客气?

平安自然知道客气的原因,但也奇怪为何知州并不透露少爷的身份。

等纪炀得知,只私下说道:“还能有什么原因,自然是那边的问题。”

不管伯爵府弃子的名声如何,他到底还姓纪,汴京那边看不起也就罢了,偏远之地的官员们虽用不着巴结,但也不会落井下石。

官场浮沉,谁知道以后有什么变故。

能当官多年的人,心里都有数,既不刻意优待他,那就不会招惹汴京那边的人,更不得罪他,给以后留条后路。

纪炀知道他们的想法,自然不会生气,有多大的本事,就有多大的面子。

他如今这情况,已经算可以了。

他们两个忙着一通自然是有成效的,想必此时的潞州城已经知道汴京葫芦秀才来了的消息。

过了中秋,只怕会有人登门买葫芦。

纪炀已经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了。

那是银子吗?那分明是扶江县的即将要修的路!

不止他们两个,县尉捕快兵士,最近哪个不是忙得脚不沾地。

凌县尉还开玩笑说,他把前些年没干的活全都补上了。

玩笑归玩笑,可手头的事一点都没拉下。

他们都是扶江县本地人,最是知道知县大人让做的事,对扶江县真的很好。

不过再忙也要有个休假时间。

现下过节,纪炀就说让大家都休息休息,以后总有忙的时候,过节当天还是轻松些吧。

中秋正是个好时候,所以今晚的小宴,还让衙门众人携家人一起热闹。

说是宴会,其实就是吃顿好的,改善改善伙食。

所以一大早,县衙厨房就飘着香味。

旁边还有纪炀吩咐平安从潞州买来的果脯点心,全都是中秋小宴上来用。

纪炀更是分出不少出来,今日凡是来衙门口的小孩,都能来讨几颗糖吃吃,也算与民同乐。

虽说在其他地方,这些零嘴不算什么,放在扶江县算是稀罕物,不管哪家的小孩过来,都能领两颗麦芽糖甜甜嘴。

小宴过后,再去看看当地的民俗游火龙,水边赏月。

这个中秋也算热闹。

难得放松一天,纪炀也放下手里的差事,顺便再把沉浸在做葫芦的滕显拉出来,好让他知道晚上要去改善伙食。

谁料滕显随便摆摆手,眼里只有漂亮的葫芦们,身边的奴仆显然已经习惯了。

纪炀看了看滕显做出来的两个杯子,刚上手,就被滕显抢走。

看什么看!还没做好呢!

纪炀也不计较,笑眯眯出门。

不错,认真干活就好。

等滕显设计出现,他们便能正式售卖葫芦器具。

纪炀随后反应过来,说好的休息,怎么又想到这些事了!

想他节后两件大事,一个是下乡看看各村制作化肥的情况,这也是之前答应过乡亲们的。

二是监督滕显设计出合适的饮食器具。

只要把这两件事办成,他也能松口气。

纪炀对节后的事已经规划好,只是回去看到平安的时候,见赶路回来的平安并未去休息,反而一个人愁眉苦脸的。

这会看到他,竟然更加沮丧。

等纪炀开口询问,一向沉默的平安忍不住道:“少爷,您这次出来,本就没带多少银子。衙门饭食您包了,多了两个孩子都不算什么。”

“可来回送礼的钱,还有买糖过节的钱,如果以后都是您出,再多的银子也会花光的。”

换做之前,平安绝对不敢说这话,也不会说这话。

在汴京时,别说只给孩子们买些糖了,就算给整个扶江县一千五百多百姓人人买糖过节,那也是可以的。

今时不同往日,平安确实在担心自己少爷。

纪炀心知他的担心,也看出平安的好意,认真解释:“放心,很快便用不到我的银子。”

“扶江县很快就会收入的。”

纪炀声音不算洪亮,但说起来却十分有力度,平安认真点头。

纪炀瞧着,给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一把糖:“快去休息吧,等着晚上吃席面。”

等平安刚走,纪炀便对上另外两个亮晶晶的眼睛。

江小子江乖乖目不转睛地盯着方糖,两人只吃过一次糖,还是一点点糖屑,这会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连一向“定力足”的江小子都如此。

纪炀好笑地看着他们:“来,帮我一个忙,帮了就有糖吃。”

肯定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