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世家大族才是实际掌控者(2 / 2)

出身决定前途。

如果今天陆鸣提出的是九品中正制,他们还会在乎改变是否突然么?

他们不会,因为他们都是受益者,他们只会争论自己的家世属于几品。

世家大族,呵呵…

这一次,朕就不给你们形成门阀的机会了,至于五姓七望,那又是什么东西。

“陛下,若是设置吏部,由其统一进行中下层官员的任免与考核,被考核者又从何而来?”

谁都没想到,汲黯会突然问出这样一个问题。

听起来没有意义,实际上却直指问题关键。

察举制下,被举荐者要么是被人推荐到举荐人眼前的,要么是举荐者自己去寻找的。

要是换成吏部管理,这些人又该从哪来呢?

如果还是一样的途径,吏部的设置真的能发挥那么多作用么?

汲黯很清楚,不管是卫青和陆鸣,还是太常孔臧等人,都有一个问题没有明说。

双方都在克制,说出来就等于撕破脸了,谁脸上都不好看。

设置吏部的好处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与各级官员和世家大族争夺官员任免之权。

而各级官员往往就是世家大族的一部分,所以本质上就是朝廷与世家大族争夺官员任免之权。

如果吏部考核选拔的人员,还是由世家大族举荐而来,官员通过考核后,依旧会与他们联系密切。

能通过考核的人,其实还是由世家大族所决定的。

不符合世家大族的要求,你连被考核的机会都没有。

没人说这事是吧,汲黯不管那么多,别人不说他来说。

“陛下,若是设置吏部,地方是否还应该保有举荐之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是否需要另外寻求途径,使得天下贤才能进入到吏部考核之中。”

汲黯刚说完,数道阴鸷的目光就投向他身上,但汲黯毫不在乎。

怎么,说得这么客气了你们还不服气?出去单挑啊。

刘彻真想给他鼓个掌,大喷子还是不错的,谁都敢喷。

陆鸣提出了下一环节。

“陛下,右内史言之有理。察举制中各地的举荐本就是自有标准。

而吏部统一管理,又必须有一套标准,两种标准之间难免有冲突,若是同时存在,有损朝廷威信。”

吏部模式和察举制是无法并存的。

察举制中,举孝廉是数量最多,覆盖最广的科目,占据察举总量的八成。

而被举孝廉的人之中,有九成的人并不需要另外考核就能当官。

察举制,可以简单概括为被举荐就当官,这也是世家大族能垄断官场,门生故旧遍天下的根源。

地方上的人是否孝顺,千百里之外的皇帝又怎么会知道,世家大族可以操控舆论。

他们掌握举荐权,实际上就掌握任命权。

对于中下级官员,皇帝只是名义上的掌控者,世家大族才是真正的掌控者。

掌控了中下级官员,也就掌控了地方的实际管理权,他们完全有能力让皇帝的政令变成一纸空文。

“为推行吏部制度,我认为应新建一个官员资格选拔制度。

比如,科举制。”